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肝胆胰外科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18725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6例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肝胆胰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刘会峰 陈乾德

    单位: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271100)

    关键词:

    肝胆胰外科杂志990407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我院自1995~1998年共收治16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8~56岁,平均41.5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右上腹隐痛或闷胀不适12例,肝区肿块1例,健康查体时发现3例。16例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其中确诊13例,3例疑诊为肝癌.肝功能均正常,AFP阴性。瘤体直径小于4cm者3例,4~10cm者9例,10~15cm者3例,大于15cm者1例;单发者10例,2~6个瘤体者6例。治疗方法:介入栓塞治疗7例,疗程1~3次;肝动脉结扎+瘤体捆绑术6例;肝右叶切除术3例。6例经肉眼证实,3例经病理证实为本病。全组均无肝硬化,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未见明显并发症。

    2 讨论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因未明,一般认为可能是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引起的瘤样增生,致使肝窦状隙合并扩张;间叶组织返祖现象;局灶性肝坏死后再生;与雌激素有关。现已证实其血供完全来自肝动脉[1]。对瘤体小于10cm位于右后叶或中叶者,采用肝动脉支阻断后行瘤体捆绑术,既安全又简便。但应注意:(1)首先阻断肝动脉。(2)以手指压迫瘤体,使其缩小,用肝针经瘤旁正常组织进针,兜底缝至另一侧肝组织出针,间断缝合,针距1.0~1.5cm,将整个瘤体完全缝闭。(3)避免误扎门静脉、肝静脉和胆管。对瘤体大于10cm或多发者则以采用介入方法,以碘化油经肝动脉行栓塞治疗为佳。对疑有恶变者3例,行肝叶切除术。曾有文献报道肿瘤可有完整的包膜,瘤体与正常肝组织“间隙”内血管减少,易于剥离[2],但本组的病理和MRI均未显示出包膜,故不主张采用血管瘤剥离术。因为施行此手术极易撕破“包膜”引起大出血[3],对多发性或较大的血管瘤,若位于肝脏中心位置或包裹下腔静脉或占居左右两半肝无法行手术切除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则疗效较好。我们采用栓塞治疗7例,经CT或MRI复查瘤体均显著减小或消失。16例患者治疗后随访半年~1年均未见复发。

    我们体会,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选择介入栓塞治疗或肝动脉结扎+瘤体捆绑术,绝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已经证实该肿瘤不会发生恶变[2],应尽量避免剥离术或肝叶切除术,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李国威.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基础与临床讨论.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7,4(3)∶172

    2 孙杨忠,杨蓓.肝血管瘤的外科治疗.医师进修杂志,1998,21(8)∶431

    3 Hobbs KEF.Hepatic haemangiomas.W J Surg,1990,14(4)∶468

    (收稿:1999-05-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