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外科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31924
消化液引流回输治疗高位肠外瘘13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临床外科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杨福贵 华春生 卢浩 赵强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立医院外科(253016)

    关键词:

    临床外科杂志990434 我院自1986年至1996年采用双腔引流管(简称引流管)引流消化液,采用双腔营养管(简称营养管)回输消化液及经此管肠饲方法治疗13例高位肠外瘘病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6~18岁,平均36岁。胃癌根治术(Billroth Ⅱ)后十二指肠残端瘘3例,消化性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 Ⅱ)后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输入袢瘘1例,部分空肠坏死(内疝嵌顿)十二指肠切除后吻合口瘘1例,其他腹部手术时损伤性十二指肠降部瘘1例,空肠损伤性瘘2例,外伤性空肠瘘3例。13例病人瘘出量每日200 ~4000 ml。
, 百拇医药
    二、引流方法:瘘发生后,早期行剖腹术。采用双腔引流。将其主管经瘘口置于肠腔内引流消化液,十二指肠残端瘘可直接经残端顺向插入肠腔,空肠瘘可经瘘口逆向插入肠腔。将其副管置于肠瘘口周围引流外溢消化液及炎性渗漏液。瘘管形成后或唇状瘘,采用自制填塞囊式引流管,引流管置于瘘口内引流,填塞囊紧压瘘口,以防消化液外溢。

    三、消化液回输加肠饲:部腹术放置引流管同时在瘘口远段空肠置管(营养管)造瘘,营养管顺向插入肠腔内,备消化液回输及经营养管肠饲。手术后立即负压吸引瘘口处肠腔内消化液及瘘口周围溢出的消化液,同时经静脉补液、营养支持及使用有效抗炎药物。手术后2~4天,引流的消化液经营养管主管回注入远段空肠,同时经营养管副管肠饲。病情稳定后,引流管主管与营养管主管体外对接,近段空肠或十二指肠内消化液经装置直接回输入远段空肠内,引流管副管维持负压吸引。经营养管副管肠饲流汁食物,开始宜少量、清淡,逐渐增加肠饲量及浓度。

    四、结果:5例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6个月内治愈,1例6个月后治愈,再手术修补治愈1例,1例于手术后21天死于严重感染。高位空肠或十二指肠瘘8例,6个月内治愈3例,再手术修补治愈2例,6个月后治愈2例,1例死于严重感染伴多器官功能衰竭。
, 百拇医药
    讨 论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一种严重并发症。肠外瘘病人病死率较高,尤其是高位肠外瘘病死率在60年代前达50%,近20年来,由于临床监测手段、治疗技术的提高及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肠外瘘病死率明显下降,为10%~20%〔1〕

    高位肠外瘘流量较大,消化液的大量丢失常导致内环境严重紊乱及血容量减少,处理不当可发生循环衰竭及肾功能障碍。消化液大量丢失及肠功能障碍,可引起病人严重营养不良。消化液外溢是造成腹腔严重感染的主要原因,而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使机体免疫机能降低,可加重感染或使感染难以控制。消化液引流回输装置可减少消化液的丢失,可早期恢复肠饲营养,还可引流溢入腹腔内的消化液,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和瘘管形成。引流管主管与营养管主管对接后,借助近端肠管张力和蠕动时的推动力及远段肠管蠕动时对近端的吸引力,消化液可直接由近端肠管经此装置流入远段肠腔内,因此避免了贮存消化液被污染的可能,而且近端肠腔内消化液对肠饲食物有一定的消化作用。经营养管肠饲,可引起渗透性及消化性腹泻,应随时根据情况调节肠饲量及浓度。

    填塞囊式引流管主要用于唇状瘘。唇状瘘流量大时,消化液对瘘周围组织及皮肤刺激腐蚀性较强,使瘘口难以愈合。填塞囊式引流管即可引流消化液,又能借球囊对瘘口的压迫减少或完全阻止消化液外溢,为再手术修补瘘口创造条件。

    参考资料

    1 黎介寿.努力降低肠外瘘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实用外科杂志,1986,6∶505.

    收稿日期:1998-02-25 修回日期:1998-06-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