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40466
颈部错构瘤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1999年第4期
     作者:黄 方

    单位:黄 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362000

    关键词:错构瘤;颈;病例报告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990449 患者男,42岁。头痛加重1月余,伴左侧上下肢活动无力,右眼突、复视及视力下降。经他院CT按脑血管病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经CT检查见额窦骨瘤,专科检查示右眉弓部骨性隆起,触之坚硬,右下鼻甲肿大,鼻腔粘膜轻度充血,鼻窦CT示双侧额窦内有形态不规则致密影,最大截面积约3cm×5cm,病变向后上方扩展,右额叶脑组织受压向后移位,右额叶顶部有最大截面积6cm×5cm低密度气体影。诊断为额筛窦骨瘤并颅内积气,于1999年2月在全麻下行前颅顶冠状切口,额窦、前组筛窦、前颅底骨瘤切除加额骨前颅底骨水泥修补成形术。自前发际后3cm处切口,两侧达左右颞部,深达骨膜,头皮夹止血,皮瓣从颅骨表面向前下分离至眉弓处,切断两侧颞肌,见额部明显隆起,右侧眉弓处尤著,将皮瓣进一步向下分离,结扎两侧眶上神经血管,充分暴露额骨鼻突及鼻骨,于右侧额窦前壁眉弓处凿开额窦骨皮质,见额窦骨皮质薄如蛋壳,其下为质地坚硬的骨瘤组织,扩大骨窗,见肿瘤范围较广,向上至眉弓上缘约3cm处,肿瘤左右径为7.5cm,蒂位于右额窦内侧壁,向下达鼻骨中份,鼻骨骨质变薄,向下后累及前组筛窦、筛顶及额窦后壁。额窦尚残留少许粘膜,窦腔全被肿瘤占据。分次凿除肿瘤组织后,见额窦后壁硬脑膜暴露约3cm×2cm,右筛顶硬脑膜暴露约1cm×1cm,左筛顶硬脑膜缺损0.5cm×0.5cm,刮除窦腔内残余粘膜,取明胶海绵及双侧颞肌约2.5cm×2.5cm×1.5cm修补双侧硬脑膜缺损,封闭鼻额管,骨水泥塑形,修复额骨及前颅底骨质缺损处,将额部皮瓣复位,依次缝合骨膜帽状腱膜及皮肤。术后患者取平卧位,应用抗生素、脱水剂及脑细胞营养剂。术后第3天,左侧上下肢肌力明显好转,头痛消失,术后第7天拆线,切口Ⅰ期愈合,能下床活动,无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复查颅脑CT示颅内积气消失,术后2周出院,3月后复查,患者一切正常。

    讨 论 近年有学者认为,额窦骨瘤系由骨膜胚性残余引发。临床分为3型,即密质型、松质型、混合型。本例属密质型,质地坚硬,有蒂,位于右侧额窦内侧壁。密质型额窦骨瘤一般体积小,本例额窦骨瘤体积大且引起颅神经受压及上下肢功能障碍临床少见,并发双侧硬脑膜暴露致脑脊液鼻漏并颅内积气临床更为罕见。本例因骨瘤体积大,故去除骨瘤时额窦前壁骨窗应足够大,使用前颅顶冠状切口,术野清楚,术中可同时修补脑脊液鼻漏及缺损的前颅底。术中在凿除骨瘤时,骨凿应与前颅底平行以免损伤脑组织。术后合理的体位及抗生素、脱水剂和脑细胞营养药的及时应用,对于防止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的发生,帮助恢复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有积极作用,且无面部毁容之虑。如应用生物胶粘附颞肌修补缺损之脑膜处,手术保险系数更大。

    (收稿日期 1999-07-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