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综合临床》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0949
应用自制蕈状管分流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附26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国综合临床》 1999年第5期
     作者:刘昌楼 王守高

    单位:233700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990550 我们于1991年1月~1997年12月采用自制蕈状管对2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进行分流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9例,女7例;年龄13~50岁。有头部外伤史者8例,脑膜炎史者3例,脑部手术史者1例,其余无明显诱因。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发生部位:侧裂池14例,枕大池6例,大脑凸面3例,桥小脑角池2例,大脑纵裂池1例。

    1.2 临床症状 非进行性头痛、头昏或伴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13例,抽搐6例,精神运动性癫痫样发作4例,偏瘫、复视3例。
, 百拇医药
    1.3 实验室检查 26例均经CT检查,其中8例经MRI证实。MRI和头部CT扫描特征:脑组织外均有一边界清楚的病灶,无增强效应,局部可见脑组织受压萎缩,周围脑组织无水肿,囊肿有沿脑沟裂生长的趋势。CT值5~14Hu,在MRI上表现为囊肿内均有一致的CSF信号。6例经颅骨X线平片检查,发现颞骨鳞部或枕骨鳞部隆起、变薄。有癫痫症状10例,EEG检查示局限性棘慢波。

    1.4 囊液成分及囊壁病理学检查 囊液量40~150ml不等,囊液大都清亮,少数为淡黄色。12例囊液蛋白定量,7例<0.4g/L,5例在0.13~1.52g/L。26例均行病理检查:均见囊壁内含纤维结缔组织,有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符合增厚蛛网膜组织。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我们采用与脑室腹腔分流管相当直径的硅胶管10cm左右,距一端约1.0cm始,十字状切开约1.5cm成四等份,分别于每臂中部“1”号丝线系扎,使四臂向外方膨开;另一端制成楔状即成蕈状管,术前经高压消毒即可使用。手术尽可能地切除囊肿壁组织后,将蕈状管蕈状端放置于囊肿腔,并用“1”号丝线固定于囊壁,楔状端放置于脑池或蛛网膜下腔,即达到囊肿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达到分流目的。如蕈状管过长,可根据囊肿腔大小适当去短,达到楔状端进入脑池或蛛网膜下腔1.0cm左右即可。术中注意事项:①尽可能多切除囊壁,开窗充分;②囊腔必须冲洗干净;③保护好囊腔外侧壁的桥静脉,特别是外侧裂池的囊肿;注意保护外侧裂静脉;④缓慢放出囊液,避免脑塌陷或中线结构突然移位,导致硬膜下血肿。
, 百拇医药
    2.2 结果 均在术后1~3月内CT复查,囊腔均缩小。术后腰穿脑脊液压力不高,颅高压解除,症状消失。1/2~1年16例CT复查囊腔近消失或明显缩小。其中有癫痫症状的10例,术后症状均得到控制或在药物辅助下得到控制。除2例未追踪,余无1例复发。

    3 讨论

    蛛网膜囊肿一般为原发性(先天性),由于发生学的异常而形成[1]。亦可继发于脑外伤、颅内炎症、颅内出血及颅脑手术后。可发生在幕上或幕下,常见部位有:外侧裂、枕大池、大脑半球凸面、桥小脑角池,亦有位于较少见的四叠体池[2]。所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①脑室分流手术;②囊肿-腹腔分流术;③囊肿切除;④囊肿切除加囊肿脑池分流术,或囊肿部分切除(囊肿开窗术),或囊肿切除加脑室-脑池分流术。亦有报道根据大网膜对生理盐水,离子如K+、Na+、Cl-131I,人血清白蛋白有明显的吸收作用,采用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法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3]。上述方法中单纯囊肿切除只能使部分病人的病情缓解。且囊肿全切对于位置深、周围有重要结构、局部粘连紧密的病例常难以做到,囊肿-腹腔分流术及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术增加了腹部创伤,且增加手术程序。囊肿-腹腔分流术,对于囊液蛋白成分高,或囊内有出血的病例,易因分流管堵塞而失败[4]。应用自制蕈状管分流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方法简单,取材容易,经济简便。因囊腔内制成蕈状,避免了因术后囊腔缩小、变形,造成分流管堵塞而引起复发。临床应用26例,效果满意,尤以远期效果比较理想。因此,我们认为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一种较好方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薛庆澄,主编.神经外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12~313

    2 徐淑军,吴承远,孙 炜,等.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1997,2(4):244

    3 赵炳纯,赵仰胜.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治疗难治性颅内蛛网膜囊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1,7(4):296

    4 陈立华,马建荣,陈善成,等.颅内蛛网膜囊肿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12(4):238

    [收稿:1998-06-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