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血管病学进展》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06426
抗心绞痛及抗心肌缺血剂的治疗目标
http://www.100md.com 《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9年第6期
     作者:周 勇 刘运德

    单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进展990623[Fax KM.Eur Heart J,1999,1(suppl I):I-15~17(英文)]

    通常认为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狭窄50%~70%,是心肌缺血发病最具有意义的指标之一, 但冠脉狭窄节段的长度、部位、狭窄节段数的多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冠脉血流量减少 或心肌氧耗量增加,又造成节段性左室功能障碍,反过去加重冠脉血流量下降及心肌氧耗量 进一步增加,出现恶性循环。为此,抗心肌缺血及心绞痛药物的治疗目标是阻止或逆转其病 情的继续恶化,尽可能地维持冠脉血流与心肌氧耗之间的平衡状态,使病情得以控制和稳定 。

    触发心肌缺血及心绞痛的始动因素较多,如增加活动量、儿茶酚胺释放、血小板激活、纤溶 降低、血管受体上调等,它们之间又相互作用,更促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内科介入治疗,药物干预则应针对心肌缺血及心绞痛的触发因素进行治疗,同时避免自身加 重心肌缺血的一些因素,以期达到改善发病率、改善预后的目的。治疗药物有硝酸盐类制剂 、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另外,尚有处于临床研究中的新药如钾通道激动剂和阻滞剂等 。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心绞痛工作组治疗指南中提出, 应选择单一药物作为一线用药,再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个体差异因素来选用, 若初选单一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取联合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后,当心绞痛症状被控制后,为达到改善预后的目标,特别是防止慢性稳定性心绞 痛发展成不稳定性心绞痛,避免进一步发展出现心肌梗死或心性猝死。研究实明,阿斯匹林 、降血脂药物、对绝经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药物,是能降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死亡率的 有效药物。

    对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症状的发生发展。但有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成 形术或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且再狭窄发生率约为20%~40%,而且冠脉成形术尚不能降低 其死亡率。1998年,Jorgensen等对冠脉成形术后患者给予氨氯地平(Amlodipine)治疗的研 究报告,研究结果显示:对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无明显效果,但能显著改善和减少主要的心血 管事件。最好是发掘除阿斯匹林和Statins外能降低死亡率的药物,则需要发掘更新的药物 或进一步研究目前治疗有效的药物。

    收稿日期:1999-08-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