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10281
三氧化二砷与联合化疗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10期
     作者:蔡 云 汪明春 游伟文 叶选海 陈俊雄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科(518029)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药物疗法;砷剂;治疗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991022 摘 要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与联合化疗序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对3例初治病人与4例复发病人分别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以诱导缓解,完全缓解(CR)后用DA(D:柔红霉素,A:阿糖胞苷)、HA(H:高三尖杉酯碱,A:阿糖胞苷)方案与三氧化二砷序贯治疗。结果:7例患者均获CR,并且目前仍保持CR状态,持续CR的时间10~44个月。结论:三氧化二砷与联合化疗序贯治疗APL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轻,易于长期维持治疗等优点。

    自全反式维甲酸(ATRA)问世以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完全缓解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ATRA治疗后出现的复发与耐药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内学者采用中医“以毒攻毒”的机制应用砷剂(三氧化二砷、硫化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展示了新的前景。由于ATRA、砷剂与化疗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为发挥各自的优点,减少各自的毒副作用,以便探索更好的远期疗效。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三氧化二砷诱导缓解后再用三氧化二砷与联合化疗序贯治疗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佳,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22~49岁,平均34岁,诊断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标准,均为M3a型。其中初治3例,复发4例。入院时外周血WBC(1.6~14.4)×109/L,血小板(PLT)(17~165)×109/L,Hb55~115g/L。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的比例为47.5%~90.0%。5例病人入院时存在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1.2 治疗方法

    1.2.1 诱导缓解 对于初治病例给予服用ATRA40~60mg/d,及时治疗DIC、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复发病例则给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产的0.1%三氧化二砷注射液10 ml+5%葡萄糖500ml,每日1次静滴,以诱导缓解。

    1.2.2 完全缓解后的治疗 获得完全缓解后开始交替给予化疗和三氧化二砷,即第1、4、7疗程给予DA(D:柔红霉素,40~60mg/d,连用3天,A:阿糖胞苷200 mg/d,连用5~7天)方案化疗。在第2、5、8疗程给予0.1%三氧化二砷注射液10 ml+5%葡萄糖500 ml,每日1次静滴,28天为1个疗程。第3、6、9疗程给予HA方案(H:高三尖杉酯碱4~6 mg/d,连用5~7天,A:阿糖胞苷200mg/d,连用5~7天)化疗。然后以上治疗方案重复进行,第1年每疗程间隔1个月,第2年每疗程间隔2个月,第3年后间隔3个月。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判断 按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评价。

    2 结果

    2.1 缓解率 7例均获得完全缓解(CR),其中3例初治病例服用ATRA获得CR的时间分别为21、26、39天,4例复发病例用三氧化二砷治疗,获得CR的时间分别为22、23、29、33天。从时间上看,ATRA与三氧化二砷治疗达到CR的天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例用三氧化二砷治疗获第2次CR的复发病例,经上述方案治疗1年后自行停药,但7个月后再次复发,用三氧化二砷治疗33天获第3次CR。

    2.2 转归 7例病人目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持续CR的时间10~44个月,其中1年以上6例,2年以上5例,3年以上4例,平均为29.9个月(中位数36个月)。

    2.3 砷剂的副作用 7例病人在接受三氧化二砷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因出现骨髓抑制、严重脏器功能损害而停止治疗,但用三氧化二砷治疗超过3个疗程即累积用量超过840mg后,有5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不适、食欲下降、恶心、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并有3例病人出现皮肤粗糙、色素沉着、瘙痒、眼结膜充血等症状,1例出现蛋白尿。但这些症状在治疗结束后又逐渐减轻。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APL是急性白血病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因其有易发DIC等危险因素,早期死亡率高。采用传统化疗方法治疗APL的早期死亡率也极高。随着ATRA的应用,APL的CR率大大提高,对初治病人的CR率可高达85%[1,2]。但随之也发现ATRA有CR持续时间短、易产生耐药等缺点。单用ATRA维持治疗几乎均在1年内复发。国内维甲酸治疗APL协作组分析用DA或HA方案与ATRA交替维持治疗或单用化疗维持治疗的CR持续时间虽明显高于单用ATRA,但5年生存率也仅50%~55%。近年来国内开始用砷剂如三氧化二砷治疗APL,CR率达65.6%~73.3%[3],疗效接近ATRA。同时发现,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机制完全不同于ATRA,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机制主要是利用了砷剂的毒性机理,通过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而引起细胞凋亡,表现为细胞的核固缩,染色体浓集,细胞膜皱缩,最后细胞裂解为由胞膜包裹的“凋亡小体”[4]。因此,它对复发或ATRA治疗无效的病例依然有效。针对ATRA、三氧化二砷与化疗在APL治疗中的不同机制,我们采用ATRA或三氧化二砷诱导缓解后再用三氧化二砷与联合化疗序贯治疗7例APL,CR率100%,4例已持续CR3年以上,无1例出现严重毒副作用。无交叉耐药现象。由于砷剂治疗具有价格便宜,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毒副反应等优点,无骨髓抑制及出血、感染等后顾之忧。因此,易被病人接受而利于维持治疗的进行,对获得较佳的远期疗效可能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砷剂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慢性蓄积性中毒作用[5]。可引起肝、肾功能受损,胃肠功能失调,皮肤、粘膜病变,造血功能减低及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等慢性砷中毒表现。本文5例三氧化二砷累积用量超过840mg者均有不同程度的SGPT升高,皮肤粗糙与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等副作用。有文献指出,口服三氧化二砷的最小中毒量为5~50 mg,致死量为50~300 mg,对于敏感者1 mg即可发生中毒[6]。但目前用于治疗APL的三氧化二砷量已远高于这一剂量标准而无严重毒副作用发生。对此,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探讨。

    4 参考文献

    1 Femaux P,Degos L.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ith al l trars retinoic acid. Leukemai,1991,15:655.

    2 Chen ZX,Xue YQ,Zhang R,et al. A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treated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patients. Blood,199 1,78:1413.
, 百拇医药
    3 张 鹏,王树叶,胡龙虎,等.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7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华血液学杂志,1997,2:59.

    4 王振义.开展砷剂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和机制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2:57.

    5 Shen ZX,Chen GQ,Ni JH,et al. Use of arsenic trioxide(As2O3)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ytic leukemia(APL):Ⅱ clinical effects and pha rmacokinetics in relapsed patients. Blood,1997,89(5):3,354.

    6 张季平,主编. 临床内科学.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6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