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16377
急诊体外循环用于心肺复苏的临床经验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张鲁英 张广福 姜冠华 李凡东 梁家立

    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心外科 250031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肺复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132分类号:R654.1▲

    我院1987年1月~1998年12月应用急诊体外循环(ECPB)抢救心搏骤停病人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10~56岁。7例为心室颤动,2例为心搏完全停止。引发停博原因为:心源性休克5例,失血性休克1例,高血钾1例,另2例原因不明。2例发生在ICU,7例发生在手术室。3例胸外挤压同时全身肝素化后经股动、静脉插管行ECPB,6例经胸部正中切口行胸内挤压同时经肝素化后,主动脉和右心房分别插管行ECPB。体外循环时间56~186 min。心脏自动复跳6例,电击除颤3例。存活7例(78%)。平均随访30个月,已恢复正常生活。死亡2例,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ECPB是抢救心搏骤停病人的有效治疗措施。凡是经传统复苏方法失败的病人,或心血管手术后疑有解剖障碍的心搏骤停病人,均可考虑用体外循环行心肺复苏。体外循环心肺复苏术可为病人提供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而且有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快速回收失血等治疗作用,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抢救成活率[1]。据国外报道可将人工心肺、热交换器、贮血器等装配齐全连成一套人工心肺装置,安放在急诊室备用[2]。显著提高了ECPB抢救心搏骤停病人的成活率。

    本组存活率达78%,其主要经验为:加强监护,尽可能早地发现心搏骤停;心搏骤停后,及时行有效胸内或胸外心脏挤压,尽可能地减少无血流时间。本组1例主动脉置换病人,心胸比0.76,关胸后突然发生心搏骤停,急从原手术切口处开胸,行胸内心脏挤压25min,电击除颤3次无效,全身肝素化后,紧急行ECPB。转流30min时心跳恢复。心停时间为55min,由于给予有效的胸内挤压,术后恢复顺利,无任何并发症,康复出院;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做到处理果断,忙而不乱,业务精通,措施有力。重点强调一个“快”字。发现心搏骤停需行ECPB时,各项工作应快速准确,一边行胸外或胸内心脏挤压和插管,一边积极准备体外循环装置,为提高应急能力,我们常备成人和小儿体外循环急救管道各一套,使机器安装时间最短为5min[3]。为缩短准备时间,待充分排气后和肝素化后即开始部分转流,其它需加入药物可在转流后加入。主动脉插管和腔静脉插管的固定也可在转流后进行。ECPB管理的几点体会:体外循环管道预充,应用乳酸林格氏液以便于纠正酸中毒,补充电解质;失血多者及时补充全血,心衰和肺动脉高压者,适当应用白蛋白;对于失血性休克者,可安装一套心内血液回收装置,以便回收肝素化失血及时补入体内[4];加强围术期综合处理。术中和术后适当加大地塞米松用量,注意纠正酸中毒,适当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特别注意脑保护,术后温度维持在34~35℃,并加强强心、利尿和氧供,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心、肺、脑、肾并发症。关于ECPB用于心搏骤停的停机指征。我们体会除在药物支持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外,最主要的是将缺血的S-T段基本恢复正常后再停机。■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姜冠华,等.心肺复苏中应用急症体外循环的探讨.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7(10):169

    [2]周正任.备用人工心肺.日本医学介绍,1991;12(3):99

    [3]姜冠华.急诊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12例体会.中华麻醉学杂志,1995;15(5):237

    [4]姜冠华.小儿心内直视术中大血管损伤时紧急自体血回输的应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3;14(2):120

    1999-06-28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