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诊断与治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17404
肝脏炎性假瘤1例及其诊断、鉴别诊断
http://www.100md.com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0年第1期
     作者:杨友华 李建文 柏向辉

    单位:杨友华(河南省正阳县人民医院,河南 正阳 463600);李建文(河南省正阳县人民医院,河南 正阳 463600);柏向辉(河南省正阳县人民医院,河南 正阳 463600)

    关键词:肝脏炎性假瘤

    现代诊断与治疗000143 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00)01-0062-0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4岁。因体检、B超发现肝右叶包块1周就诊。查体: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肝肋下3cm,表面光整,脾未触及;血尿常规、肝功能均正常,乙肝五项及甲胎球蛋白测定阴性。B超示:肝右叶探及5.2cm×3.1cm肿块,回声不均匀,轮廓清;CT扫描:肝体积增大,形态尚规则,右叶可见5cm×3.2cm大小低密度影,CT值42Hu。拟诊为:“原发性肝癌”。病人自愿到武汉某医院诊治,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病理检查确诊为“肝脏炎性假瘤”。
, 百拇医药
    2 讨论

    肝脏炎性假瘤是少见的良性疾病。自1953年Pack首例报告以来,根据文献检索,到1993年5月共有67例报道。它是以包块的形式发生在局限的肝段或肝叶内。由于本病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酷似恶性病变,易误诊为肝癌。据冯学胜等[1]报告此病误诊率大于90%。最终确诊依据为病理学检查。笔者综合参考国内有关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予以阐述。

    2.1 临床表现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常为中年人。主要表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上腹部疼痛、体重减轻、黄疸、腹部包块。多数病变是有包膜的实性肿物。部分症状轻微,经B超检查始被发现,也有个别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可发生在肝脏的任何部位,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2.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少数患者白细胞可轻度升高;肝功能及肝硬化生化指标大多正常;甲胎球蛋白一般阴性,个别可出现阳性,手术切除后其值可很快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2.3 影像学检查[2~4]

    2.3.1 超声影像检查图像表现特点以及与小肝癌的鉴别 (1)正常肝组织内出现局限性异常回声,内部可见散在分布的中小光点,多为低回声,极少为强回声;部分病例异常回声区中心部可见较明显的小圆形液性暗区,其囊壁轮廓尚清楚;形态一般较规则,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极少表现为斑片状浸润;边界清楚,易辨认,欠光滑,少数轮廓模糊,周围均无明显晕环;约半数其后回声有轻度增强;当肿块较大或靠近血管时,可见血管被推挤、移位,但无侵蚀包绕征象;有时可发现肿块与腹壁常有粘连。(2)典型小肝癌的低回声病灶呈中心部明显增强,周边有一圈声晕带,整个图像似“牛眼样”改变,且后壁回声有轻度衰减。

    2.3.2 CT 征象与肝癌很难区别,但动态扫描有一定鉴别意义。CT表现边缘清晰或模糊的低密度区,增强及延迟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当病灶中有液化坏死,病灶中有更低密度区。肝癌以肝动脉供血为主,动态增强的早期可明显增强,随后迅速排空,且可见瘤周低密度环,瘤结节及肿瘤供血血管等。
, 百拇医药
    2.3.3 闪烁照相 呈冷结节(标记锝)或热结节(标记镓)。

    2.3.4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CT) 胶体显像呈局部放射性稀疏区或缺损区,血池延迟现象原稀疏区或缺损区无或轻度充填,无过度充填,可基本排除肝血管瘤。

    2.3.5 MR T1加权(T1WI)呈略低信号区,质子加权(PDWI)信号略高或等信号,T2WI随回波增加信号强度减低。与典型肝细胞癌(HCC)的MR比较,T1WI信号强度更低,PDWI信号强度高于本病;T2WI两者均随回波增加信号强度减弱。

    2.3.6 肝动脉造影(HAG) 病灶表现为少或无血管型,肿瘤不染色。而HCC大多血管丰富,HAG可见新生肿瘤血管并有肿瘤染色,但少数可为少或无血管型,特别是小于2cm的HCC。
, 百拇医药
    2.4 病理学诊断指标[5] 炎性假瘤的基本改变是病变处肝组织结构破坏消失,由不同数量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所代替,其间见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少数嗜酸白细胞浸润并形成肿块。组织形态变化往往是多种多样,但常以某一种变化为主,可表现浆细胞肉芽肿、纤维增生、静脉内膜炎、黄色肉芽肿及坏死等。所以在诊断本瘤时应多取材检查,以观察全貌。在肿瘤区域常见有残存增生的小胆管。有些肿瘤区域可见不同程度的透明变性或纤维化及瘢痕形成。

    凡有以下几点应考虑为肝脏炎性假瘤的可能:不明原因发热,病程较长、症状轻,全身情况良好;病变以外的肝脏无肝硬化表现;HBsAg及AFP通常阴性;B超肝低回声肿块而无侵蚀现象,或可见肿块与腹壁有粘连;MR上信号强度不符合典型HCC的特点;ECT排除了肝血管瘤;HAG上表现为少或无血管型肿块;术中见肿块为实性,有完整包膜,与正常肝组织有炎性粘连,切面呈灰黄色与灰色相间。但最后要靠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朱炎主任医师 审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冯学胜,汤钊猷,余业勤.肝脏炎性假瘤10例报告[J].上海医学,1993,16(5):275.

    [2]李 波,吴孟超,郭 佳,等.肝脏炎性假瘤30例超声诊断[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3,14(5):494.

    [3]程红岩,章 韵.肝脏炎性假瘤影像学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3,9(8):465.

    [4]刘爱莲,丁昭岐,郎志谨,等.CT诊断肝脏炎性假瘤二例[J].中华放射杂志,1994,28(1):59.

    [5]于 国,李维华.10例肝炎性假瘤的病理学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2,21(2):109.

    收稿日期:1999-04-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