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预防医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5680
1989~1996年环江县毛南族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西预防医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韦校省 黄江荣 蒙日朗 蒙俏俊

    单位:广西环江县卫生防疫站 547100

    关键词:

    广西预防医学000132

    伤寒(含副伤寒)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区思恩镇常见的多发的肠道传染病,近年来出现暴发或流行。为探讨其流行规律和控制措施,现将1989~1996年县城区思恩镇伤寒病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查阅1989~1996年县城区思恩镇伤寒疫情卡和住院病历及有关检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结果

    2.1流行强度及特点 1989~1996年县城区思恩镇共报告伤寒975例,无死亡,年均发病率356.01/10万,发病率最高是1995年(988.90/10万),最低是1996年(122.40/10万)。发病率各年不同,但呈上升和降低交替的特点。

    2.2时间分布 每年1~12月份均有病例发生,多在夏秋季,6~10月份发病765例占全年发病数78.46%,呈明显的季节性高峰。

    2.3人群分布 男女发病之比为1.13:1(518/457),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χ2=0.26,P>0.05)。发病最小年龄1岁半,最大70岁,主要集中在10~40岁组,占总发病79.38%。各种职业均有病例,但以干部、学生为主,两者发病501例,占总发病51.38%。

    2.4地区分布 县城市区发病率571/万(688/12052),郊区发病率136/万(287/21980),市区发病多于郊区(χ2=549.35,P<0.01)。

    2.5临床特征 除有持续高热外,有些伴有畏寒、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腹泻、腹胀。很少出现玫瑰疹,肝脾肿大不明显,并发肠出血、肠穿孔各1例,无死亡,多数病人病情较轻,具有由典型向非典型、重型向轻型演变的趋势。

    2.6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查 975例血清肥达氏反应阳性617例,阳性率63.28%。1991年从20例发病初期病人血清中分离出伤寒杆菌2株,肛拭子培养分离出1株。从城镇排放的废水中检出伤寒杆菌1株。

    3讨论

    3.1流行特点分析 县城区伤寒发病率呈上升和下降交替的原因可能是:第一年伤寒流行后部分隐性感染者可获得对伤寒的免疫力,其次部分易感人群接种伤寒疫苗后形成一定免疫屏障;再经卫生宣传,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故第二年发病率下降,由于发病率下降,对伤寒警惕放松,有些伤寒病人不住院隔离彻底治疗,或有些带菌者排菌时间长,在日常生活中传给易感者,则第3年伤寒发病率又上升,如此反复交替。

    3.2流行因素分析 主要是传染源管理不严,导致传染源长期存在;其次是饮用水取水点在排污处下游,导致供水系统暴发,而郊区饮用散在井水则少发病;加上食品卫生监督力度不够,餐饮具消毒合格率远远低于国标,间接病从口入;再次疫情报告不及时,漏报严重,同时,存在大量易感人群,易暴发流行。防疫措施:县城区伤寒感染方式以水型为主,故取水点移到排污处上游,同时成立餐具消毒中心以切断传播暇径,还加强管理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及卫生宣教。

    (1999-04-21收稿。1999-06-30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