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肠外与肠内营养》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41529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
http://www.100md.com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0年第1期
     作者:周华 许媛 葛庆岗 侯静 罗涛 李彤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 100730

    关键词:插管;中心静脉;感染;相关性

    肠外与肠内营养000112 摘 要:目的:探讨与中心静脉插管感染发生相关的主要因素。 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1994年1月~1998年12月间外科ICU(SICU)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CRS)的发生情况,共插管475根,11根(2.32%)伴有明确CRS,多发生于插管后第2~7天,而不同插管位置CRS发生无差异。检出主要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和不动杆菌。 结论: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旁路或三通输液、给药是造成CRS发生的主要因素,存在其他感染灶、胸腹壁的清洁程度和自身免疫状况亦与CRS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无论何种致病菌导致的CRS,均应先拔除导管。真菌CRS须行抗真菌治疗。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10X(2000)01-0038-03

    Infection complications of central vein catheterisation

    ZHOU Hua

    (Tongren Hospital,Beijing 100730,China)

    XU Yuan

    (Tongren Hospital,Beijing 100730,China)

    GE Qing-gang et al

    (Tongren Hospital,Beijing 100730,China)
, 百拇医药
    Abstract:Objectives:To evaluate the mostly factors of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sepsis(CRS). Methods and results:Reviewith the incidence of CRS in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 form Jan 1994 to Dec 1998,11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 of 475 CVCs (2.32%) had definite CRS.Those septic events mostly occurred in about 2~7 days after placement.Different access had n o differences with the incidence of CRS.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fungus and Acinetobacters were the major pathogens. Conclusion:Infusion through the side prots or three-way stopcocks of CVCs played the improtant role in the incidence of CRS.Surgical infections coexisted ,contamination of chest and abdominal wall,and immunosuppression status had a close affinity to CRS.Catheters with CRS should be removed regardless of any pathogens and if CRS is caused by fungus the antifongal therapy should be used.▲
, 百拇医药
    0 引言

    中心静脉插管在外科ICU(SICU)用于PN支持、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监测中心静脉压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或扩容等治疗。收住SICU的危重病人常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related sepsis,CRS)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回顾北京同仁医院SICU病房1994年1月~1998年12月CRS发生情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 我院SICU 1994年1月~1998年12月间行中心静脉置管452例,其中男288例,女164例。原发疾病多为恶性肿瘤、重症胰腺炎、肠瘘、脑卒中、多发创伤、MODS/MOF。452例病人共留置中心静脉插管475根,总计2 652天,平均留置插管时间5.58天(1~22天)。经锁骨下静脉插管177根,留置1 043天;经颈内静脉插管146根,留置742天;经股静脉插管149根,留置848天。
, 百拇医药
    无菌操作置入导管后,插管部位缝线固定。1994年底,迁入新病房前予普通纱布敷料,每天换药1次;1995年初始予敷料(opsite Ⅳ3000)覆盖,每天观察局部有无渗液或红斑、脓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48 h更换敷料1次。换药时先后给予2.5%碘酒、75%乙醇消毒。经中心静脉插管输入全营养混合液(TNA)及经输液三通或旁路输注抗生素等药物;营养液于配液室层流净化台配制。1996年8月开始使用输液终端滤器(滤膜孔径1.2 μm或0.22 μm)。

    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后,留取导管尖端和皮内段行半定量培养,对临床可疑CRS者取外周血和(或)经中心静脉导管取血行细菌学检查。

    1.2 诊断标准 明确CRS是指中心静脉插管存在时出现临床感染征象,而且由外周血和导管尖端培养分离出相同的致病菌,并找不到其他可能的感染源;可疑CRS是指置有中心静脉插管的病人有临床感染征象,但由外周血和导管标本培养分离出不同的致病菌,或仅由中心静脉导管留取的血标本培养为阳性;插管部位感染是指插管部位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导管皮内段半定量培养≥15个菌落;插管部位定后是指导管及皮内段半定量培养<15个菌落。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CRS发生率 中心静脉插管475根,11根(2.32%)伴有明确CRS;2根(0.42%)仅导管血培养阳性;1根(0.21%)外周血培养和导管标本均阳性,但分离致病菌不同。后二者均为可疑CRS,共占0.63%。1994年无一例发生CRS,此后CRS发生率(包括明确的和可疑的逐年上升,1996年达6.98%,以后2年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图1)。

    图1 1994~1998年CRS发生率

    Figure 1 The rate of CRS from 1994 to 1998

    2.2 置管位置、时间和CRS 经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插管共323根,9根(2.79%)发生CRS;经股静脉插管149根,5根(3.35%)发生CRS,这两组间CR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平均置管时间为5.58天(1~22天);发生CRS者平均插管时间为6.71天(1~16天),而且主要发生于插管第2~7天,1例病人CRS发生于插管后48 h内(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明确及可疑CRS发生位置与时间

    Table 1 Site and time of CRS 插管天数

    <2

    2~4

    5~7

    8~10

    >10

    平均天数

    锁骨下静脉

    0

    3

    4
, 百拇医药
    0

    2

    6.89

    股静脉

    1

    1

    2

    0

    1

    6.40

    总 计

    1

    4

    6
, 百拇医药
    0

    3

    6.71

    2.3 分离出的致病菌 共分离出25株致病菌,多为皮肤常见菌,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共10株;3株(30%)导致CRS(包括1株MRSE),1株(10%)引起插管部位感染,6株(60%)仅在插管部位定居。分离出真菌7株,除1株引起插管部位感染,其他6株均致CRS,2例明确为白色念球菌感染;分离出不动杆菌2株,均致CRS(表2)。表2 致病菌种类与感染类型

    Table 2 Bacteria and type of CRS

    局部定居

    局部感染

    CRS
, http://www.100md.com
    表皮葡萄球菌

    6

    1

    3*

    粪肠球菌

    -

    -

    2

    草绿色链球菌

    -

    -

    1

    不动杆菌
, 百拇医药
    -

    -

    2

    绿脓杆菌

    -

    1

    -

    阴沟肠杆菌

    -

    1

    -

    类酵母菌

    -

    1
, 百拇医药
    4

    白色念珠菌

    -

    -

    2

    △包括明确的与可疑的;*1株为MRSE

    3 讨论

    3.1 CRS发生率 据文献报道为2.7%~60%[1],我院SICU 1994年1月~1998年12月间CRS发生率为2.95%,每天0.31次/1 000根导管。1994年统计无一例CRS发生,其可能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方法:仍沿用Maki法,取导管尖端半定量培养,阳性率不高,造成部分临床诊断CRS证据不足;②敷料应用:1994年都以纱布作为敷料,每天换药、更换敷料,纱布通透性好,且较目前所用opsite敷料更换频繁,减少穿刺局部细菌繁殖;③1994年,SICU迁入新病房后,环境相对比较清洁,但由于随着病房使用环境会很快发生变化,因而这种因素短时间内即会改变,一般对CRS年发生率影响不大。以上相关因素中以培养方法可能最为主要。
, 百拇医药
    ICU病人留置中心静脉插管不仅仅作为PN单一通道,还具有监测CVP、通过输液三通或旁路多次、多途径给药等作用。导管的护理质量影响着CRS的发生,管路中的连接点、三通数量,操作频率增加,以及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自1996年8月我们开始使用输液终端滤器,加强插管管理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教育,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及非必需连接点,1997~1998年CRS发生率降至3%左右。

    3.2 置管部位的影响 股静脉因靠近腹股沟,与颈、胸部相比细菌较多,故从理论上讲,经股静脉插管更易招致感染[2]。但就本组结果看,不同部位置管与CRS发生率间未发现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样品数量较小有关;另一方面,许多病人因同时留置有导尿管或膀胱造口管,使局部污染机会减少。

    本组CRS多发生于插管后第2~7天,表皮葡萄球菌所致CRS均发生于置管后7天以上,由于表皮葡萄球菌主要自皮肤破损处靠粘附作用,沿导管入血,插管时无菌操作、皮内隧道及插管后局部换药等均有一定预防作用。而管腔内污染直接来源于输液器连接处污染,诸如插管连接处、输液三通处污染,因此,插管后短时间发生的CRS与导管腔内感染来源密切相关。由于本组采取的半定量培养,不能很好评估腔外、腔内感染,因此也无法对其加以区分。北京协和医院杜斌等[3]建议中心静脉插管多点取样可更好地评估腔内、腔外污染。定期更换输液装置,不重复使用三通,保证三通连接紧密、无漏液,使用输液终端滤器等对防止腔内污染有一定作用。
, http://www.100md.com
    3.3 CRS的致病菌 本结果检出的致病菌多为皮肤常见菌,如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这与文献报告基本一致[4~6]。穿刺时,皮肤完整性被破坏,细菌孳生后通过粘附作用而沿导管入血,从而引起CRS。表皮葡萄球菌分泌的粘液样物质是多糖蛋白复合物,有利于细菌生长,不仅可以耐受高浓度抗生素,而且可以躲避宿主的防御机制[5],保护其不被清除,因而容易导致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在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中多数表现为局部定居,而少数病例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感染。这与加强插管部位换药、减少细菌孳生以及细菌沿导管爬行需有一段时间有关。然而表皮葡萄球菌在局部引起炎症反应较轻,不易发觉,加之近年MRSE检出有上升的趋势[4],亦不容忽视其存在。

    真菌与不动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与整个SICU病房中致病菌的流行病学密切相关。多发生于夏季,高温、潮湿环境有利于细菌增殖。就病人个体而言,SICU病人皮肤定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真菌数量增加。比如肠瘘病人由于肠液大量漏出,多种肠道内细菌可污染成为皮肤定居菌,并易导致CRS;亦有病人由于全身性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未控制,而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长时间TPN导致肠粘膜萎缩,屏障功能下降,细菌繁殖移位至肠外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感染、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等疾病时机体免疫抑制状况,也是CRS(尤其真菌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应积极治疗其他部位感染、有效引流,尽量减少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一旦肠功能恢复,及早开始肠内营养,以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
, 百拇医药
    3.4 CRS的处理 一旦发生CRS或临床怀疑CRS时,主张立即拔除导管,随后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体温正常后再于其他位置重新插管;部分CRS在导管拔除后未应用抗生素,症状即消失。而皮内隧道感染、真菌CRS必须拔除导管,继续应用抗生素直至体温转为正常。本组曾有2例病人发生真菌CRS,在拔除导管后经验性应用抗生素而未给予抗真菌治疗,拔管后仍高热,后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抗真菌治疗后体温正常。预防性全身应用抗生素并不能减少CRS发生[3]

    3.5 CRS的预防 尽管CRS发生率不高,但对于危重病人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预防其发生占有重要位置。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最重要的是置管后做好导管管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同时存在其他部位感染病人的胸、腹部皮肤清洁,每48 h更换敷料1次,尽量减少通过输液旁路的操作和并不必需的附加装置,不重复使用三通等。有作者建议采用结合有抗生素、消毒剂(如洗必太)或银制剂的导管可减少CRS发生[1],但亦有研究结果显示,这并不能减少CRS发生[6]。■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周华(1972-),女,湖南长沙人,住院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外科危重病监护。

    参考文献:

    [1]Wickham R,Purl S,Welker D.Long-ter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Issues for care[J].Semin Oncol Nurs,1992,8:133~147.

    [2]刘大为等编著.危重病医学主治医生600问[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411.

    [3]杜 斌,陈德昌.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7):398~401.

    [4]Fry DE, Fry RV,Borzotta AP.Nosocomial blood-borne infection secondary to intravascular devices[J].Am J Surg,1994,167:268~272.

    [5]Clarke DE,Raffin TA.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of indwelling long-ter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J].Chest,1990,97:966~971.

    [6]Sitzmann JV,Townsend TR,Siler MC et al.Septic and technical complications of 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J].Ann Surg,1985,202:765~707.

    收稿日期:1999-08-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