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44094
颌骨外科与AO内固定新进展(讲座二)——颌骨骨折治疗
http://www.100md.com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张益 张陈平

    单位:张益(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100011);张陈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000113 分类号:R7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79(2000)01-0041-03

    TREATMENT OF JAW FRACTURE

    5 下颌骨骨折固定及其进展

    5.1 内固定手术的基本原则

    5.1.1 手术入路 口内入路用于颏部、下颌体一般骨折;口外入路用于下颌角移位和粉碎性骨折;穿颊入路用于下颌角一般骨折;联合入路用于下颌角、升支及各种粉碎性骨折。
, 百拇医药
    5.1.2关系和骨解剖复位 用Ernst结扎、牙弓夹板或螺钉行颌间牵引和暂时性颌间固定恢复骨折前关系,然后暴露骨折行骨解剖复位。对于下颌角、升支及髁颈下骨折,应先行骨解剖复位,后作颌间牵引和固定。

    5.1.3 坚固固定 颏孔前骨折用两个下颌小型板或张力带加LC-DCP固定;颏孔后骨折用LC-DCP和/或下颌小型板固定;下颌角一般骨折用下颌小型板作张力带固定,严重移位及粉碎性骨折用LC-DCP加张力带或通用骨折板固定;升支、髁颈下骨折用两个下颌小型板固定;粉碎性骨折用通用型重建板固定。

    5.2 下颌小型板系统固定下颌骨骨折

    1976年Champy基于生物力学研究详细阐述了下颌骨理想的固定路线(实际为张应力轨迹),并发展了下颌小型板固定系统(miniplate fixation system)。他在最近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谈到,小型板固定不是绝对稳定性固定,允许微动存在(微动是临床不能分辨的动度),固定只是为了中和张应力,而允许功能性压应力传导,骨折为Ⅱ期愈合。这种方法从本质上讲已不属于坚固固定范畴,而是一种稳定的,具有弹性的动力性固定(Stable-Elastic-Dynamic fixation)。
, 百拇医药
    小型板固定为单层皮质骨固位,不会损伤下齿槽管,而且板易弯制成形,并按张应力轨迹放置。颏孔后骨折一般用单板水平放在根尖下和下齿槽管之间固定。颏孔前骨折要用两个板分别放在根尖下和下缘固定,两板间距不少于5mm。下颌角骨折用单板作张力带固定时,由于稳定性不足,仅适用于有利型简单骨折。升支及髁颈下骨折必须用两个小型板固定。

    5.3 DCP和通用骨折板固定下颌骨骨折

    DCP加压固定是AO的专项技术,它可以使骨断面紧密接触,通过增加断面摩擦力获得最大稳定性,通用骨折板则依赖于植入体刚度获得稳定固定,两者的稳定性效果都是以消除骨折骨微动,中和所有功能负载为标准,这一点区别于下颌小型板固定。

    DCP固定主要用于应力集中部位的有明显移位的垂直断面骨折。由于加压固定存在断面受力不均匀现象,常常需附设张力带,过去曾试图用EDCP的偏心孔效应替代张力带,但临床效果不好,目前多数医生已放弃这种做法。通用骨折板主要用于粉碎性和斜断面骨折,起桥接支柱作用。这两种固定稳定性可靠,所以还适用于无牙颌和感染的骨折。
, http://www.100md.com
    5.4 下颌骨骨折拉力螺钉固定

    拉力螺钉固定由Danis(1949年)发明,首先用于长骨斜行骨折。这种方法是以最小的植入体获得最大的稳定性,所以成为AO竭力推荐的技术之一。

    下颌骨骨折一般用2.4mm的长螺钉作拉力固定,滑行孔(靠钉头的螺钉孔)直径2.4mm,螺纹孔(靠钉尖的螺钉孔)直径1.8mm,螺钉方向与骨折面垂直,通常取骨折面与骨面的角平分线。临床主要用于下颌体斜断面骨折、颏部骨折、下颌角垂直断面骨折、髁颈下骨折和游离骨折块固定。

    5.5 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

    髁状突骨折的治愈标准是下颌无痛运动,关系正常,颜面对称。髁状突具有很强的塑形和改建能力,多数骨折无需解剖复位,经保守治疗即可治愈。只有当骨折移位,预计不能通过功能改建达到治愈标准时,才考虑手术。
, 百拇医药
    髁状突骨折是否应手术,取决于骨折线水平,骨折块移位程度和升支垂直高度改变。当骨折发生在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块脱位或内弯移位角度大于37度,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mm时,应采取手术治疗,行解剖复位和坚固固定。

    髁状突骨折坚固固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拉力螺钉固定,适用于髁颈下垂直断面骨折;另一种是小型板固定,较拉力螺钉具有更广泛的适应症。髁颈下骨折经颌后入路,用两个小型板固定,高位髁颈骨折从耳屏前入路,用一个小型板沿髁突后缘固定,髁状突骨折块游离后再复位不会影响愈合和改建,但会丧失翼外肌功能。

    5.6 下颌角骨折的固定问题

    下颌角位于牙齿承托区外,骨折移位必须行解剖复位,否则移位的远中骨块会影响髁状突位置,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由于下颌角是应力高度集中区,骨断面薄,又有第三磨牙存在,因此并发症较多,其中术后感染是主要问题,它与固定稳定性不足和复位同期拔牙有关。
, 百拇医药
    下颌角骨折有五种固定方法,即通用骨折板或重建板固定、DCP加压固定、拉力螺钉固定、双列小型板固定和张力带固定。从临床对比结果看,通用骨折板或重建板固定的稳定性最好,术后感染率最低(7.5%)。DCP加压固定术后感染率较高(21%~38%),可能与骨断面薄,难以形成有效的加压支撑有关。Champy的小型板张力带固定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它可以避免皮肤切口,避免损伤面神经和下齿槽管。但这种方法不足以提供坚固固定所要求的固位力,不能克服下颌角所承受的功能弯曲力和扭曲力,尤其当负载力点移向骨折区时,骨内应力性质发生转化,出现张力区和压力区的相互逆转,下颌角下缘可能发生移位和分离。

    5.7 坚固固定的并发症

    5.7.1 感染 感染是导致坚固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面中部骨折固定很少发生感染,即使螺钉穿入上颌窦,一般也不会引起感染,下颌骨感染较多,与固定稳定性不足,手术创伤大及血运差有关;

    5.7.2干扰和错合 错常见于骨折复位不良,也见于固定不佳术后出现骨折再移位。干扰多因接骨板弯制不贴合所致。斜断面骨折错误使用加压固定,以及DCP固定时,钻孔偏心,加压滑行偏离轴向轨道也可造成干扰。
, http://www.100md.com
    5.7.3 负损伤 主要发生于下颌骨接骨板位置错误,螺钉固定时误伤下齿槽神经和牙根。

    5.7.4 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常继发于感染和固定不稳定,骨断端二维动度可以使骨愈合延迟,三维动度将导致骨不愈合。

    5.7.5 固定不稳定 一种情况见于接骨板选择和使用不当,如下颌粉碎性骨折用小型板固定很难达到骨折愈合所需的稳定性;另一种情况是螺钉固定不合理或存在技术性错误,如螺钉数目过少,螺钉落入骨折裂隙内,以及螺钉未按要求把持双侧皮质骨等。

    5.8 感染骨折的固定

    感染骨折在清创同时可行复位并坚固固定,感染骨折一般用重建板或通用骨折板固定,接骨板应跨过感染区,螺钉固定在非感染区骨上。骨折术后感染,只要固定稳定,无需取板,经换药和搔刮后,多数可II期愈合。

, 百拇医药     目前观点认为,稳定固定是预防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局部感染而言,固定的稳定性比药物抗感染更重要。如果固定不稳定,钛板、钛钉与骨之间相互磨蚀,破坏钛植入体表面氧化层,而在组织内缺氧和炎症酸性环境下,钛表面难以迅速形成氧化保护层,这时,钛植入体将变成异物,引起炎症反应。

    6 面中部骨折治疗及其进展

    6.1 面中部骨折的解剖复位与坚固固定

    6.1.1 手术入路 颧骨上颌骨骨折一般采用口内及颜面小切口入路,口内入路暴露上颌骨和颧骨下1/2,眉弓切口暴露颧额缝区,睑结膜、睑缘下或眶下切口暴露眶下缘和眶底。当颧骨体粉碎,合并颧弓骨折并移位,以及眶颧复合体骨折向后移位时,采用头皮冠状切口。

    6.1.2 解剖复位 颧骨上颌骨骨折解剖复位重点要恢复力柱结构,包括两个水平力柱(眶下缘、颧弓)和三个垂直力柱(鼻上颌内侧力柱、颧上颌外侧力柱、翼上颌后力柱),目的是重建面中部高度、宽度、突度及关系。复位程序应从两头向中间,先复位下颌骨,拼对关系,通过颌间固定复位上颌骨;再复位颧骨,连接颧颞缝,通过颅骨复位颧骨;最后将颧骨和上颌骨合拢。
, 百拇医药
    6.1.3 坚固固定 面中部骨折固定按力柱方向进行,颧牙槽嵴是颧骨与上颌骨的连接轴,必须坚固固定,上颌水平(Lefort型)骨折时,还应固定梨状孔旁。一般用2.0mm上颌小型板固定,起抗拉和抗扭曲作用。上颌骨折约15%为矢状(腭部)骨折,需在梨状孔下方和硬腭后部用1.5mm小型板固定。颧骨骨折向下、向外移位,除固定颧牙槽嵴外,必须同时固定颧额缝,如果有旋转移位,还必须固定眶下缘,一般用1.5mm小型板固定,起抗拉作用。

    6.2 眼眶骨折的处理

    眼眶骨折可以分为眶颧骨折、鼻眶筛骨折、单纯眶壁骨折三种类型。普通X线片难以提供确切诊断,需通过额状面和冠状面CT明确骨折部位和骨缺损情况。

    眼眶骨折的整复,重点是恢复眶架结构和眶三维容积,简单的和局限性骨折通常采用眶周切口暴露,复合性及伴眶壁缺损的骨折需采用颅面切口广泛暴露。术中为了防止眶脂垫嵌入筛窦和上颌窦,可在内侧壁和下壁插入PDS薄片予以保护。与眼眶相关的面中部力柱结构的重建是修复眼眶骨折的前提条件,眶壁缺损可以用分叶状钛板或游离骨片移植予以修复,术前有复视症状的骨折,应完整恢复眶内壁、眶外壁和眶下壁。
, http://www.100md.com
    内眦结构和韧带的修复是眼眶骨折治疗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复位内眦韧带附着,如不能,则需作内眦韧带悬吊。眼眶骨折常常伴发鼻骨粉碎性骨折,在软组织允许的条件下,应同期作软骨移植隆鼻成形。

    6.3 面中部骨折后畸形的矫治

    上颌骨陈旧性骨折错合畸形,采用Lefort I型截骨术进行矫治。矢状骨折有移位时,需在Lefort I型截骨基础上作分块截骨。中、高位陈旧性骨折应在骨折3~6个月后择期手术,因为骨折在未愈合前行截骨手术,很容易形成双重骨断裂,影响复位和固定。中高位陈旧性骨折继发面中部和鼻眶部后缩畸形,在上颌骨高度基本正常,且允许整体移动的前提下,采用Lefort II型截骨术进行矫治。上颌陈旧性骨折截骨矫治及固定与正颌有几点区别,陈旧性骨折是复原,而正颌是创新;陈旧性骨折血运和固定部位有破坏,正颌相对完好;陈旧性骨折存在明显的瘢痕复发因素,正颌没有。

    颧骨陈旧性骨折的形态矫治有一定难度,原因是缺乏可依据的参照标志。如果颧骨体形态完整,或颧骨骨折涉及眶容积改变,可采用截骨矫治,同期作眶重建;如颧骨粉碎,自身形态丧失,一般做植骨成形。

    本文校对:廖大鹏

    作者简介:张 益(1962-),男,江苏,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颌创伤研究

    收稿日期:1999-03-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