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53547
氢化麦角碱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颜晓东 余劲明 李妮 黄忠 陈晖

    单位: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000123 我院1998年4月~1999年4月用氢化麦角碱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47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47例,男18例,女29例,年龄48~72岁,平均52.6岁;病程1~21年,并发DPN时间1月~10年,平均2.1年。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42~74岁,平均56.3岁;病程1~20年,并发DPN时间1月~8年,平均2.4年。糖尿病诊断符合WHO(1985)诊断标准。DPN诊断依据:①四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蚁爬感、麻木、烧灼、刺痛、肌无力,痛觉障碍;②检查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肌电图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并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患。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两组病人中均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异常,其中肢体麻木80例,肢端疼痛34例,烧灼感12例,蚁爬感12例,肢端发凉18例,痛觉减退26例。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氢化麦角碱0.6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输液速度20~40滴/分,同时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1次/日,15~20天1疗程。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0.5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1次/日,15~20天1疗程。

    1.4 疗效判断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体征显著好转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改善,体征好转;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体征无变化(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50.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4~15天,平均缓解时间7.6天。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7~18天,平均缓解时间12.7天。副反应:治疗组中有6例(12.7%),主要表现恶心、厌食、鼻塞,5例出现在治疗后1~3天内,有3例经减少氢化麦角碱用量(0.6 mg/次减至0.3 mg/次),减慢输液速度(20滴/分)或加入VitB6同时点滴后反应减轻,另3例未作特殊处理,不影响治疗。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机理与神经组织代谢障碍和微循环障碍有关,我们对两组均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以改善血循环,增加神经组织的供氧,但在治疗组中应用氢化麦角碱,对照组中用胞二磷胆碱,由于两药作用机理不同,临床疗效观察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氢化麦角碱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可能有以下作用机理:(1) 氢化麦角碱的基本结构与多种神经递质相似,可激动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在外周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液循环,对由于血循环障碍导致的周围神经损害能改善血供,提高神经组织的有氧代谢(Roquebert J,et al.Eur J Pharmacol,1984),在治疗组中,部分病人出现皮温改善,肢端发凉症状减轻可能与此种作用机理有关。(2)有作者报告氢化麦角碱使细胞内合成ATP增加(Rachman A,et al.J Gered Blood Flow Metab,1984),补充能量储备,此细胞代谢作用有利于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减少无氧酵解导致的乳酸蓄积,减轻和逆转神经细胞的肿胀和变性,同时,促进蛋白质合成,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治疗组病人感觉异常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氢化麦角碱对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此外,氢化麦角碱能抑制由肾上腺素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antos RO.Braz J Med Biol Res,1990),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减轻血流瘀积,促进神经细胞的营养供给。有文献报告氧自由基与糖尿病神经损害有关(赵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氢化麦角碱具有对抗单胺氧化酶和自由基作用,因此对由于自由基引起的神经细胞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收稿1999-06-29 修回1999-10-0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