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9期
编号:10209799
开塞露用于小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9期
     作者:林建国

    单位:529100 广东省新会市人民医院儿科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0949 作者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应用小儿开塞露早期诊断婴幼儿肠套叠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自1992~1998年,我科收治的以阵发性啼哭(阵发性腹痛)伴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疑为肠套叠,年龄2个月~2岁的住院患儿共46例,其中男36例,女10例。

    1.2 方法 每当接诊阵发性啼哭伴呕吐的患儿,如疑为肠套叠,则给予小儿开塞露10~20 ml塞肛通便,通过观察患儿啼哭、面色、体位及大便情况,则可初步诊断是否为肠套叠,最后通过空气或钡液灌肠验证。

    2 结果

    46例可疑病例中,确诊肠套叠44例,两例排除肠套叠。其中两例患儿排便后,大便无血,面色转红,哭闹停止,自然体位,腹软无包块,观察15~20 min不再啼哭,最后排除肠套叠。4例患儿排便后,大便无血,但仍阵发性啼哭,屈腿,面色苍白及拒食,40例排鲜血便,血水样便或果酱样便,最后经空气或钡液灌肠确诊为肠套叠。

    3 讨论

    肠套叠好发于6~24个月婴幼儿,其中6~12个月比例最高(共39例),男性远比女性多(3.6∶1),可能与此年龄阶段来自母体Ig类抗体逐渐消耗而自身Ig类抗体的合成能力不成熟,免疫功能发育不健全,易罹患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加之喂养时添加辅食不当(38例仅大量添加蛋白质为主的辅食)。最终导致肠功能失调,肠蠕动异常等而诱发肠套叠,大部分患儿在24 h内得到及时诊治,部分患儿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未排血便)而很容易被漏诊误治。

    应用小儿开塞露可以准确判断疑为肠套叠患儿排便的性质,结合临床症状可早期明确诊断,且能与大便稀烂或便秘而产生肠痉挛鉴别。如患儿排便后面色转红,哭闹停止,自然体位,观察15~20 min无异常,则可考虑为肠痉挛,如排便无血,但仍阵发性啼哭,屈腿,面色苍白及拒食,或排便带血,则可诊断为肠套叠。

    (修回日期:2000-06-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