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8年第10期
编号:10268035
原发性子宫内膜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年第10期
     作者:王小玲 冯秋红 杨会钗 王占东

    单位:050011 石家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王小玲,杨会钗,王占东),妇产科(冯秋红)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81029 患者79岁,因绝经20余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0天就诊。患者20天前出现阴道出血,初期量少,色暗红,为间断性。1周后出血量增多,如月经量,并伴有血块。未发现有烂肉样物排出,白带不多,无腹痛。妇科检查:老年型外阴,阴道通畅,无血性分泌物,宫颈萎缩。宫体前位,如妊娠50天大小,活动良好,无压痛。双侧附件及宫旁组织未发现异常。为确诊行刮宫术,刮取宫内少量组织。送检组织常规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于1997年6月11日收住院。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部平坦,肝脾不大。白细胞为10.0 ×109/L。腹部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于6月16日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探查腹腔及盆腔均无异常发现。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出院。
, 百拇医药
    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肉眼观察子宫为9 cm×4 cm×4 cm,子宫壁厚约1.2cm。 宫腔内右上宫角部有4.0 cm×3.5 cm×1.0 cm隆起肿物,侵及浅肌层,肿物切面灰粉色,质脆细腻。组织学检查: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体积较小,大小尚较一致,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核直径7~10 μm,可见线状裂沟或切迹,核膜厚,染色质粗大,偶见核仁样小体。胞浆少,境界不清(附图)。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白细胞共同抗原(LCA)(+++),肌动蛋白(ACT)(-),T细胞表面抗原(UCHL)(-),B细胞抗原(CD20)(+++)。本病例最后确诊为子宫内膜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998年3月随访,患者健在。

    讨论 原发性子宫内膜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十分罕见,文献偶有报告[1~3]。女性生殖器官中,以子宫颈、卵巢、阴道壁较多见。发病年龄一般为50~55岁,尚未见超过70岁者。本例术前曾误诊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在其活检组织少、又未进行特殊染色情况下,与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难以区别。但以下特点可作为鉴别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瘤细胞常呈短梭形、束状或片状分布,或围绕血管排列,多形性明显;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瘤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弥漫无极向性分布[4]。术后病理检查所见与文献中描述相同[2,3]。将术前诊刮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其结果与术后相符。根据我国制订的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分类[4],本例属于中度恶性(B细胞)裂细胞型。本例被认为原发性者,基于以下几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不大,超声波检查未发现占位性病变;白细胞在正常范围,未发现异型白细胞。
, 百拇医药
    附图 瘤细胞呈异型性,圆形或不规则。核染色质颗粒粗,核膜厚,可见线状裂沟或切迹。HE×260

    参考文献

    1 王文福,孙蕊,赵霞玉,等.卵巢及子宫颈恶性淋巴瘤10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23-25.

    2 Chorlton I, Karnei RF Jr, Norris HJ. Primary malignant reticuloendothelial disease involving the vagina, cervix, and corpus uteri. Obstet Gynecol, 1974, 44:735-738.

    3 Harris NL, Scully RE. Malignant lymphoma and granulocytic sarcoma of the uterus and vagina: a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27 cases. Cancer, 1984, 53:2530-2535.

    4 刘复生,刘彤华.肿瘤病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231,1471.

    (收稿:1997-11-26 修回:1998-07-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