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蚌埠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5369
超声与CT在肝脓肿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
     作者:成明富 麻方法 史国军 张季明

    单位:成明富 张季明(解放军第123医院CT室,安徽 蚌埠 233015);麻方法(海军士官学校卫生科,安徽 蚌埠 233015);史国军(安徽省凤阳县考诚乡卫生院,233100)

    关键词:肝脓肿;超声诊断;穿刺术;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蚌埠医学院学报000142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US)与CT对肝脓肿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先行US检查后再作CT扫描,两者最短间隔30 min,最长24 h;4例仅作了平扫,13例作了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9例采用动态扫描。结果:14例经US或CT导引下穿刺抽吸及细菌学证实肝脓肿,3例经临床大剂量抗生素治疗、US与CT随访证实肝脓肿;US确诊10例,疑诊2例,漏误诊5例;CT确诊14例,疑诊1例,误诊2例。结论:US与CT对肝脓肿的诊断均很敏感且价值很高,对不典型肝脓肿诊断CT价值优于US。
, http://www.100md.com
    分类号:R 575.4;R 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00(2000)01-0064-02▲

    肝脓肿主要由细菌和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前者较为多见,临床症状严重,死亡率较高。超声(US)与CT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但对不典型肝脓肿易发生漏、误诊。为了提高认识,笔者收集资料完整的17例肝脓肿进行分析,着重探讨US与CT对肝脓肿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6例;年龄24~73岁。病程2.5~31天。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畏寒、发热15例;肝区疼痛9例;胸痛2例;黄疸2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13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先行US检查后再作CT扫描,两者间隔最短30 min,最长24 h。采用CT Max640仪,层厚及层距为10 mm。4例仅作平扫,13例同时作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9例对感兴趣区作动态扫描,2例作延迟增强扫描,5例作薄层高分辨率加扫。
, http://www.100md.com
    1.3 影像学表现

    1.3.1 US确诊10例,疑诊2例,漏误诊5例。声像图表现:(1)巨大液性包块型(9例):肝内出现不同类型的液性包块,壁较厚,无回声区内有的有细小光点、有的出现片状光斑及强弱不匀的混合性回声。US确诊8例,位于膈顶部1例漏诊。(2)肝囊肿型(2例):肝内发现1个或多个无回声小光团,透声好,后方有的出现效应增强。US确诊1例,误诊为单纯性肝囊肿1例。(3)不均质型(6例):病变呈不均质低回声,回声与周围肝组织分界不清。US确诊1例,疑诊2例,误诊为肝癌2例,漏诊1例。

    1.3.2 CT确诊14例,疑诊1例,误诊2例。根据CT征象分为三类:(1)典型类(9例):CT确诊8例,误诊1例。平扫大多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占位,CT值为7~33 Hu,边界多数不清楚;3例病灶内或胆道内见到积气征象;增强扫描:脓腔大多不强化,腔壁大多呈“环形”强化,5例见到“靶征”(见图1),1例见到“簇状征”(见图2)。9例中,伴随胸腔积液双侧3例、单侧1例。(2)囊肿类(2例):CT均确诊,表现为肝内单发巨大囊肿类1例,囊液密度欠匀,并出现片状高密度出血区及小点样含气影;多发囊肿类1例,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部分灶周尚清,部分模糊,灶内密度不匀;增强扫描后,部分出现边缘强化征。(3)不典型类(6例):平扫表现为单发片状、团块状略低密度灶(见图3a),大小为15 mm×25 mm×32 mm×43 mm,CT值为18~36 Hu,灶周模糊;4例采用动态扫描中的2例出现边缘强化征及低密度灶有所缩小,1例呈“蜂窝状”强化,1例显示大病灶周围在平扫时未能显示的小脓肿;2例作了薄层加扫,发现低密度区内有小点样含气区1例。6例中,CT确诊4例,疑诊1例,误诊为肝癌1例。
, http://www.100md.com
    图1 肝左叶脓肿(增强后),腔内不强化,腔壁呈环样强化——“靶征”

    图2 肝右叶脓肿(增强后),腔内呈分隔状强化——“簇状征”

    图3a US诊为肿癌,CT表现为块状低密度灶,疑为不典型肝脓肿,在CT导引下找出最佳穿刺层面,测量穿刺深度、角度等

    1.4 治疗与结果 14例经US或CT导引下穿刺抽吸及细菌学证实,其中8例在US导引下行2~4次介入治疗;6例在CT导引下行1~3次介入治疗(见图3b)。13例治愈,1例死亡,在CT导引下最少仅抽出2 ml脓液,最多抽出230 ml。另3例经临床大剂量抗生素治疗,US或CT随访证实。17例肝脓肿除1例为阿米巴性外,余为细菌性。
, http://www.100md.com
    图3b 与图3a同一病例,穿刺针准确进入病灶中央,并抽出脓液

    2 讨论

    US与CT对肝脓肿的发现均很敏感,典型病例都可能作出准确诊断[1]。本组US与CT对9例典型肝脓肿诊断准确达8例,但对不典型肝脓肿往往难以定性,易漏误诊,尤其是US检查。本组6例不均质型肝脓肿经不同医院超声检查,诊断1例,疑诊2例,漏诊1例,误诊为肝癌2例。从中反映出US受个体技术操作、经验因素影响较明显,对位于肝脏盲区以及脓肿早期作出准确诊断确有困难。

    脓肿的CT表现与细菌的毒力、机体的免疫机能及病程的不同阶段有关。无论哪种形状,均表现为较正常肝组织低的低密度区[2],这是CT藉以显示的依据。文献认为动态CT对肝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帮助[3],它可以使病变内部结构、边缘与正常肝组织间的关系显示更清楚,并能显示病灶周围在平扫时未能显示的小脓肿,对“靶征”、“簇状征”及“边缘强化征”的显示也较一般增强扫描显示得更为明显及清楚。本组所误诊的2例中,1例属多发性阿米巴性肝脓肿因病重只作了平扫,笔者对其认识不够而误诊为转移瘤;另1例因未采用动态CT,将脓肿早期误诊为原发性结节型肝癌。6例不典型肝脓肿除2例未用动态CT外,其余4例均采用了动态CT,因发现脓肿的某些特征表现,而果断诊断为不典型肝脓肿。值得注意的是1例腹痛,黄疸患者急诊US阴性后,随即作了CT平扫及动态CT,发现低密度灶有所缩小及边缘强化明显诊为不典型脓肿,次日在CT导引下穿刺抽吸出2 ml脓液,为临床正确诊治提供依据。
, 百拇医药
    本组资料表明:US与CT对肝脓肿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US易于显示液性暗区,在诊断及时性上,以及追踪监测治疗、判断疗效上均比CT便捷、经济[4],应列为首选检查方法;CT在发现病灶上及显示其内部结构,尤其是对不典型肝脓肿诊断的价值优于US,动态CT可反映出脓肿的某些特征性表现。

    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其治疗过去常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引流,预后较差,并发症和病死率高达10%~47%。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全身CT应用于临床后,US与CT导引下穿刺抽吸及注入抗生素是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切开引流术。治愈率为60%~95%。本组14例均经US或CT导引下对脓肿穿刺抽吸,无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8例在US导引下经2~4次、6例在CT导引下经1~3次穿刺抽吸及注入抗生素治疗,除1例阿米巴性肝脓肿终因合并霉菌感染死亡外,其余13例均治愈。

    笔者认为,US与CT导引下穿刺抽吸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导向准确,成功率高,较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尤其是抽吸后注入抗生素治疗,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低费用。US作为导引工具,便捷、经济,易于开展;CT图像直观,可直接显示腹内脏器、大血管等,尤其是US不能显示及定性的病例,CT有独到之处。■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成明富(1962-),男,江苏扬州人,主管技师.

    参考文献:

    [1]周康荣.腹部CT[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6.

    [2]Halvorsen RA,Korobkin M,Foster WL,et al.The variable CT appenarance of hepatic abscsesses[J].AJR,1984,141(5)∶941.

    [3]李小坵,徐家兴,王洪军,等.CT在肝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5)∶348.

    [4]钱蕴秋.临床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56.

    收稿日期:1999-03-2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