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336569
针灸学家陆瘦燕(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吴焕淦 口锁堂 刘立公 施 征 刘慧荣
第1页

    参见附件(731KB,5页)。

     助针力之不足,在留针时间给以适当的温通作用,不像灸法须借艾火之力,欲其振阳温经而起陷下,发挥祛散阴寒的效能。所以在临床上,温针只要取其温暖就够了,并不需烧之灼热,这一点和灸法是根本不同的。故使用时艾炷不宜过大,一般只需1壮(如枣核大)即可。如果烧之过多,引起皮肤灼伤,非但达不到治病目的,反而增加病人痛苦。陆老认为温针适用于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侵袭机体而导致的疾病,以及久病经络空虚,荣卫之气不调等病,特别是对慢性疾病及阴寒之邪所侵袭而致的疾病,如冷麻不仁、走注酸痛、关节不利、经络壅滞、肿胀腹满,以及瘫、痪、痿、痹四大奇症,久病经络空虚,荣卫之气不调等病,效果尤著。除高热、肝阳上亢、心悸、惊恐、抽筋、震颤、癫痫、喘息以及不能留针的病人外,都可适用。

    此外,陆老认为温针的灸壮多少和艾炷大小与针具的质料和针体的长短粗细都有关系。例如:粗针、短针、银针等传热较快,艾炷宜小;长针、细针、钢针等传热较慢,艾炷不妨稍大。故温针的灸壮多少和艾炷大小应视金属针质的热传导系数大小和针体的长短粗细而灵活掌握,不可胶柱鼓瑟,执一而论,以致影响温针的疗效。

    对于是否施用温针就不要用补泻手法的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31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