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514719
从简帛医书看《内经》足六脉病候(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中国针灸》 2007年第11期
     (4)数种早期文献的综合影响

    上文提到的《脉解》篇中的“耳聋、耳鸣”实际上就是《足臂》与《阴阳》《脉书》共同影响的结果。《脉书》不只论述了经脉理论,其中还有一些对病名及症状的记载,有些对后世有关疾病的认识产生了影响。

    《足臂》足太阳脉病候中的“数瘨疾”,《五十二病方》一书认为“瘨”作“癫”,而且《经脉》篇作“癫疾”。《灵枢·癫狂》是《内经》中论此病候的专篇,依其具体描述看来,“癫疾”与现代医学所谓的“癫痫”病是较为一致的,如“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脉癫疾者,暴仆……呕多沃沫”等。《脉书》中也有类似描述:“身时偾,沫出,羊鸣……反折,为间”。连昭名认为:“偾,僵、仆也;间读为癎,《玉篇·疒部》:“小儿瘨病”[4]。可见,“痫”与“瘨(癫)”在早期是指同一疾病,只是因年龄大小而名称有别罢了。这种情形在《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中还可见到,《诸病源候论·痈候》曰:“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或口目相引,而目睛上摇,或手足瘈纵”[5];《千金要方·卷十四》云:“大人曰癫,小儿则为痫,其实则一”[6]

    《内经》中还有一些篇章中虽未提及“癫疾”的名称,但具体病候却符合“癫疾”的临床表现,而且都与足太阳脉有关系。如:《厥论》篇太阳厥逆病候中的“僵仆”,《终始》《诊要经终论》篇太阳终绝病候中的“戴眼、瘛疭、反折”,《素问·三部九候论》的“瞳子高者,太阳不足”等。不难看出,《内经》认为“瘨(癫)疾”与足太阳脉的联系密切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