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672991
知己知彼 汇通创新(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中国针灸》 2008年第7期
     薛老是在掌握中医学的基础上又学习西医,所以他经常在各方面进行中、西医的比较和对照,融会贯通,发扬中医。1943年在华西学习解剖和生理,对经脉的“决死生,处百病,联系表里内外,濡养四肢百骸,十二经皆有动脉,刺之血出而射,针刺得气”等功能和结构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经”即神经,“脉”即血管,络为两者的小支,他注意到很多针灸穴位的位置就在神经出骨孔处,因而认为针灸经络与神经和血管系统的关系密切。华西协合大学神经精神病学程玉麐教授在上临床课时,常提及针灸的疗效,程教授曾在法国学习过针灸,而薛老在四川国医学院就学过针灸,并有临床经验,也就注意到针灸穴位、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关系;精神病学对其病理、病机的论证方法与中医相似。这些促使薛老毕业后选择了神经精神科专业以便中西医汇通。他自定的工作方针是:汇通神经精神学科与中医针灸学的相关学理,从神经学理解针灸,从中医学与针灸学丰富神经精神学科。

    华西毕业后,薛老留校在神经精神科工作,其后转至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1950年,抗美援朝的枪声打响,薛老担任南京市志愿医疗团第五队副队长,主管医疗业务,9个月中,2次立功。其后卫生部调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任教研组副组长,并担任保健任务。当天津医学院新成立需要人力时,于是他去该院附属临床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当时国内仅此医院有神经外科。以前在华西时,程玉麐教授常因为没有从事神经外科而感遗憾,国外在神经学科有重大贡献者如Penfield 即为神经内科、外科结合者。薛老受其影响,认为针灸研究与神经外科关系也很密切,感到机会难得,就请求学习神经外科,师从赵以成教授,于是薛老在神经内科任主治医师,而在神经外科则任助理住院医师。由于当时脑系科中神经内外科人员紧缺,手术麻醉都要亲自进行,同时还负责教学以及天津市各医院脑系科的会诊等,工作相当紧张。但在那段时间,他仍没有忽略针灸与中医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中医阴阳学说”“祖国医学和巴甫洛夫学说”“中医气质学说”等几篇重要文章。之后薛老又调去河北、广西等地,一直从事针灸、神经内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1980年第4次调回北京,才停止神经外科手术,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继续针灸经络的临床研究工作,此后基于学术积淀又转入医学心理学的研究。
, 百拇医药
    薛老在国内外书刊上分别以中、英文发表论文100余篇,不少被转载、引用。还主持修订了著名针灸学家朱琏的遗著《新针灸学》,作为第3版出版,目前正在进行该书的英译工作。在学习神经解剖学时,根据中医常用的歌诀帮助记忆的方法,以传统文学诗歌形式,编写成神经解剖的歌诀,以后又改编写成《临床周围神经功能解剖学》出版,书中包括针灸穴位及所对应的神经、肌肉等,对神经科、骨伤科、针灸科等临床应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以这种体裁编写现代科学技术书籍,在现代医学中薛老为首创者。

    2 循经感传,见解独到

    1939年薛老在实施针灸时,发现循经络径路传导的感觉(他称之为经络感觉,现称为循经感传)出现于幻肢上。20世纪60、70年代,他观察了数十例后天缺肢者出现幻肢循经感传。先天缺肢者如何验证?为了找到先天缺肢者,他在广西得到朱琏同志(原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和南宁市与南宁地委的支持,自500多万人中寻找到2例,并验证先天缺肢者也有幻肢循经感传出现。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循经感传源于种系发生,更有力地支持了有争议的幻肢先天论学说。2000年12月苏黎世大学神经科来函征求引用薛老资料的意见,他们已用功能性核磁共振证明了先天缺肢者幻肢的神经学基础,循经感传是大脑的功能得到验证。2006年伦敦大学出版的有关脑科学的书籍,也登载了薛老这方面的工作。
, 百拇医药
    薛老在临床中发现,颅内疾病出现的自发循经感传有癫痫性质,用抗癫痫药可以制止,于是认为这类病人的循经感觉本质上是属于癫痫,但其扩延形式是沿经络径路进行的,用压迫等物理方法可以终止发作,是在大脑上产生了另一个兴奋点,压抑了原来的扩散的冲动。薛老认为它是一种癫痫的特殊类型,命名为“经络型感觉性癫痫发作”,并做了报道,这是国际上从未报告过的癫痫发作型,被美国癫痫研究中心收纳入癫痫分类,以后美国也有神经外科医生报道过这种癫痫类型。

    有了以上两项发现后,薛老又做了循经感传与皮层感觉的动态对比观察,以进一步确认循经感传与大脑皮层的关系,加以针刺一侧出现双侧循经感传的发现,从而建立了6个有关经络感传的论点,成为其循经感传的中枢模式扩延论。结合其对周围神经和脊髓的研究工作,表明针灸的作用与经络联系脏腑、四肢百骸的过程,与高、低级神经中枢都有关,但主要在大脑。病证治疗的远距离取穴,是经过大脑的整合协调而取得效果。

    薛老发现人的体表有痛觉敏感线,其径路与循经感传相近,敏感线上电阻低于两侧,线的宽度因健康情况不同而有改变,可以反映内脏情况。薛老认为不是周围有什么特殊结构与内脏有直接联系,而是神经系统功能在体表的轨迹投射反应,由种系发生而来,但可以受后天因素影响而改变。
, 百拇医药
    3 穴位、得气、针刺与神经系统

    前已提到薛老在读解剖学和神经病学时即注意到针灸穴位与周围神经的关系,1952年在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工作,除了直接针灸神经出骨腔各穴做观察比较外,还用电检查法证明了运动点、神经点与穴位的一致性。他注意到穴位明显地在神经出骨腔处,如攒竹穴与眶上神经,四白穴与眶下神经,八髎穴在骶骨的8个后孔上,为骶神经后支所在,膀胱经两列穴位都在脊神经出脊柱处,他对比了穴位与神经的运动点、神经点和Head氏带等的关系、数目相近,并用解剖和电检查法证明两者的一致性。为了明确经穴与神经的关系,薛老除了直接针灸神经出骨腔各穴做比较外,还以电检查找出运动点或神经点,在其位置上针刺,与不找出相关穴位仅按常规取穴方法进行针刺加以对比,发现前者得气容易、强度大、扩散远,表明其关系密切。继而对包括周围神经损伤、神经阻滞麻醉(包括腰麻)与神经瘤等组别的患者做了针刺得气的观察,结果表明得气是周围神经将针刺的信息传入所产生,没有周围神经就没有得气的感觉。针灸在低级中枢中也有作用,对神经系统疾病与其他原因致膀胱机能障碍所出现的尿闭或失禁的针刺疗效观察,表明针刺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薛老从事针灸临床与科研工作70余年间,非常重视针刺手法与疗效的关系。他认为针灸的补泻作用应从给予的方式、强度、性质、时间等方面综合考虑,补法是一种操作多、强度大、时间长的刺激法,泻法则与之相反。就神经学而论,前一种刺激通常引起抑制,抑制对机体有保护作用,这与“补为补正以泻邪”的意义是相同的。强度适当的短暂刺激,通常脱抑制而引起兴奋,是“泻邪之有余”,出现一种强化现象。从以上的一些理解,他认为对兴奋占优势的疾病应给予强刺激,对抑制过程占优势的疾病则给予轻刺激。

    4 发明小电量电针抽搐治疗,开创国内外疗法之先河

    1942年以来,精神病学者在研究如何降低治疗精神病的电休克疗法的刺激电量方面,一直无进展。薛老从1950年开始,曾先后研制成3种治疗仪,进行临床应用,但电量没有降低。后来他结合督脉理论和电流参数,正负极放置,研究用“百会”与“水沟”两穴引起抽搐的电量,与四川绵阳精神病院合作,对传统电休克(两颞极)治疗做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仅用传统治疗电量的4%即产生同样效果,而对病人的记忆、脊椎骨折等副作用则大幅度下降。薛老综合督脉理论与神经理论提出该治疗作用机制的“调整大脑中线结构功能论”。《美国精神科杂志》编辑部来函向薛老表示祝贺,认为是40余年没有的戏剧性进步,对精神病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抽搐治疗杂志》全文发表文章后,还发表社论,认定是西方没有的成果。两刊都认为薛老的“中线理论”对精神病学的病因学与定向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1986年薛老去瑞士伯尔尼精神病院访问,该院的医生就提到了中国的电针休克疗法,当得知此研究成果的发明人就是眼前的薛老,大家都很惊喜,高度赞赏了电针休克疗法的先进,对薛老深表钦佩。, 百拇医药(杨秋莉 刘婉婷 徐 蕊)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