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032855
螳螂拳探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日 《中华武术》 2006年第3期
     螳螂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大瑰宝,是中华武林中的一支奇葩。关于螳螂拳的起源,几经探讨,几多争议,至今仍无定论。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拙见,以与同道商榷。

    一、关于螳螂拳早期的历史传说

    根据螳螂门内的传说,螳螂拳为王朗所创。王朗是何时何地人、生平事迹和创拳经历,则没有史料依据。见于各种版本的书籍和各类文章的介绍,基本上是这样的:明末清初(也有南北朝梁武帝时一说),乡村武师王朗,访友比武失败,在树下沉思时,听到鸟叫声,抬头望去,见到螳螂与黄鸟相斗,螳螂的机智、灵巧、善变、刚毅,令黄鸟无可奈何,只好带伤离去。以小斗大,以巧自保,以变取胜,令王朗深受启发。经过不断地观察、揣摩,而创立了螳螂拳。也有螳螂捕蝉一说,大意相似。

    关于王朗的记载,唯有清朝道光、同治年间螳螂拳集大成者的梁学香先生,在其于1852年所著的螳螂拳谱《可使有勇》中的《入门诠解》一篇写有“昔者王朗老师,作为分身八肘、乱接、秘手,但论虚实刚柔,其妙无敌”。而此说,因无旁证,不足为史料依据。

    虽然传说不足为证,但螳螂拳界内将王朗尊为始祖,则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少林将达摩尊为始祖一样。

    在螳螂拳的传说之中,还有盗侠一说。民国24年(1935年)的《莱阳县志》记载“习螳螂术先是小赤山李炳霄(又李秉霄),乾隆时随父宦游南中,有大盗某甲,于狱得危疾,已昏不知人,典狱以告官,命出之。炳霄通医理,过试其脉,买药饮之。盗汗出而苏,夜半伺隙潜遁。越数月,炳霄深夜独坐,盗突至叩谢,炳霄与语欢甚。盗以艺授之,炳霄亦英敏,艺成盗不复至……”莱阳人崔寿山在民国初年编写的《螳螂拳谱》记载:“时海邑有附贡生李公,文学士也。赴秋闱不第,绝世俗,匿迹山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