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6年第7期
编号:11311741
李小龙武学思想与传统武术观之博弈(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日 《中华武术》 2006年第7期
李小龙武学思想与传统武术观之博弈
李小龙武学思想与传统武术观之博弈
李小龙武学思想与传统武术观之博弈

     (接上期)

    三、李小龙对世界武坛的启示与影响

    李小龙在他短暂的三十余年生涯中,用他创立的武道思想和截拳道,不仅有力地冲击了武术界的传统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世界武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李小龙“武道”思想对现代技击术和搏击术的影响

    李小龙成名后与世界各国的技击和搏击界都有着十分广泛的联系与交流。这些交流与切磋不仅限于技术上的,还在于思想和理论方面的交流,从而令许多国际武坛大家折服。

    例如,素有“美国跆拳道之父”之称的李俊九,便是其生前好友,他曾评价:“截拳道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实用的武学,尤其在自由搏击上。”(图3.1、3.2是二李在加州海边切磋功夫)

    美国柔术大师也曾说:“李小龙的武术理念比我们先进100年。”
, 百拇医药
    2001年3月,《格斗K》杂志按照日本人的评选标准评选出“20世纪武术家之最强十人”,李小龙入选。入选原因:“虽然不是日本人,但是作为给予日本格斗技界重大影响的格斗家而选出。”(图3.3)。

    2003年7月,美国《黑带》:“改变世界的男子:李小龙对美国武术界的恒久影响。”(图3.4)。

    除此之外,李小龙对世界各种格斗术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例如:美国全接触自由搏击的形成,以及UFC、MMA综合格斗的兴起(图3.5~3.8)等都与李小龙有关。

    除此之外,截拳道本身的发展也一直是世界武坛十分关注的一个焦点。无疑这不仅关系到截拳道本身的发展和生命力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将会影响到世界武坛其他技击术的发展,乃至影响到中国传统武术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

    2.截拳道的发展之路
, 百拇医药
    李小龙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提出了截拳道的整个体系和思想,然而1973年他突然去世,生前竟然没有亲手留下一部完整的专著。都是后来由他的生前好友、学生和琳达(遗霜)一起,根据李小龙的生前手稿整理出《截拳道之道》和《李小龙技击法》两部专著。这也是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截拳道经典论著。

    然而在截拳道的传播方面,由于李小龙生前所传弟子因传授时期及各人条件的不同或差异而各成体系,逐渐出现了所谓“原始派”和“概念派”之说。“原始派”代表人物当数振藩截拳道核心的黄锦铭(图3.9);“概念派”代表人物则是伊鲁山度(图3.10)。在《李小龙技击法》一书中均有这两位当年与李小龙一起演示截拳道的技术动作照片。两者都是当前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截拳道传人。

    所谓“原始截拳道”,主要是指李小龙后期的截拳道技术体系,在李小龙的武学思想指导下注重对李小龙原传武技的继承。

    所谓“截拳道概念”,则是以李小龙的武学思想为指导,在李小龙原传武技的基础上,注重吸收其他武术流派的技术,以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
, http://www.100md.com
    有关这两派的传承及现状已有不少文章发表,故在此不再赘述。

    简而言之,从“原始派”的思路来看,主要是希望传承李小龙原传的技术内容。“振藩截拳道核心主张保留振藩截拳道包括它的哲学在内的基本基石,这对后人更好地理解李小龙和他的武术非常重要。如果是这趋势的话,学生们被鼓励学习其他武术,在经验和智力允许的时候还可以加入自己的发展”。但在传承上,目前尚未摆脱传统武术的传授模式,即由师傅认可徒弟授拳,代代相传的模式。如何既在哲理的传承上守住原传的基石,同时在技法的传承上又能不将内容固化及限定在原传之内,吸纳新的好的技法和理念,这是摆在“原始派”代表人面前的课题。否则,很难达到李小龙提出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宗旨理念。同时,也还应当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改变近于半封闭的传承模式,才能有利于截拳道的推广与发展。

    而从“概念派”的思路来看,要的只是李小龙提出的“截拳道的概念”,提倡根据每个人自身的条件特点,广泛吸收其他武术的技法,唯我所用,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这一观念很容易被广大习武者和崇拜者接受,因此,在外界的影响也较大。然而如果处理不当,这一概念也很容易被各类“传人”有意或无意地“盗用”,再经过二、三代人传承后,或许会出现“张氏截拳道、王氏截拳道”等等技术风格特点截然相搏的截拳道出来。这或许正是“原始派”传人们之所以一再强调要坚持原传武技的最大动因吧。
, http://www.100md.com
    3.截拳道在中国引发的思考

    截拳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进入中国,由于时代观念上的差异,可以说经历了从开始缓慢起步,到九十年代的民间培训兴盛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第一代传播者们又开始逐渐淡出培训传播的阵地;业内人士相关研究工作渐深,向专业研究的深层发展。截拳道的传播也从单一的技术传授向深层武道哲理的传播转化。

    回顾分析和总结截拳道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十分值得业内人士反思。这二十余年的历程是艰难的,在国内很少得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扶植,而是任其自生自灭。在国际上,自1996年以后就不再有正式的机构有系统、有计划和有力度的传播。尽管国内的一些传播者也曾远渡重洋,寻根拜师,试图建立起一种在中国的传播体系来,探索截拳道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但是都未能完全如愿。

    目前,仍然是仰仗民间无数的龙迷和截拳道爱好者,以及传播者们的一腔热血与激情,一代代人通过网络和各种道馆培训班进行交流和传播。
, 百拇医药
    中国截拳道的发展之路将如何走?一直困扰着许多传播者,在满腔热忱与激情的后面,也时而感到底气不足、无奈。

    笔者之见

    ①由于中国地域足够大,人口足够多,截拳道在中国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

    ②各传播者应当加强研究和学习,多传播原著、原汁原味的截拳道技法和武道哲学思想,多交流各自学习、研究、传播的成果和体会。

    ③加强各主要传播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以连锁道馆式俱乐部为基础的开放式平台和传播体系;改变目前各立山头,分散、零星传播的格局,建立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及相对统一的基本教程;建立教练员考核认证体系;建立专业的全国性交流平台和竞赛制度。

    ④加强与国际间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如此,方为可行之举,才有共图发展之机。

    习武者只有走出自立山头,各霸一方、唯我独尊的误区才会走上共同发展之路。传播者们应当认真领悟李小龙截拳道的本质、本意和宗旨,清醒地看到,研究推广截拳道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截拳道本身。

    可喜的是,截拳道已在北京进入十几所高校。北京国术与影视艺术学院已专门开设了武术与截拳道专业,开始系统地教授截拳道的理论和技法。

    截拳道“超越自我”的哲理思想将

    [ 下 页 ], http://www.100md.com(钟海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