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6年第12期
编号:11455927
迈向和平主义的武者之路(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中华武术》 2006年第12期
迈向和平主义的武者之路

     从17岁拍摄第一部电影《少林寺》至今25年,李连杰共拍摄了30多部影片,《霍元甲》是一部他全程参与创作的电影,他试图通过这部影片回顾自己42年的人生经历与35年的武术生涯。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影片《霍元甲》体现出浓厚的反思精神和人文情怀,李连杰在影片中道出心声:“我只是一介武夫,我用了很多年才了解什么是武术?能够用武术做些什么?”影片始终在探讨和追寻着这一问题。当我们以此深入分析霍元甲的角色特征时,发现影片中的霍元甲形象比历史现实中的霍元甲,体现出了更高、更广意义上的人生境界和生命关怀。片中霍元甲的三段人生经历,促成了他三重身份的形成:武术大师、爱国者、和平使者。

    李连杰曾讲到《霍元甲》的“武学三境界”: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从社会伦理学范畴看,“剑”代表着一种人格的攻势,“手”“心”就分别象征着主体的现实角色和精神角色。然而,从影片的主题考察,“武学三境界”不仅是对武术境界的描述,也是对人物性格、段落主题乃至影片主旨的定性。
, http://www.100md.com
    一、手中有剑,心中有剑

    剑在手中,便成伤人之举;剑在心中,则有害人之势。这一阶段霍元甲武功高强,野心勃勃,“津门第一”是他唯一的人生目标。为此,他不择手段,以强大的武力击败所有挑战者,坚信“只有打,才能证明自己比别人强”。年少轻狂的霍元甲对荣誉地位的强烈迷恋,使角色性格在一种肃杀的“黑色”气氛中逐步走向极端和异化。就像不懂武学的人会沉迷暴力一样,此时的霍元甲对武术和人生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强其筋骨”和“胜者为王”的初级阶段。

    场景A——“高擂之战”双击赵健膀胱 “高擂之战”是第一场正式的表意性动作场景。此前,影片安排了一系列叙事性动作段落作为铺垫和烘托,如与各国高手擂台对决(倒叙)、霍父练拳、霍父与赵师父的仪式性交手,这几场武打设计有个共同特点,即点到为止,是中国武术精神的写照,也是影片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擂之战”发生在影片开始22分钟左右,影片为了彰显青年霍元甲好勇斗狠的心性,动作风格十分写实,导演几乎摈弃了任何数码特技,代之以演员真实动作的展现,霍元甲凌厉多变的南拳北腿,赵健凶猛笨拙的扎马、虎爪,两位武术高手的肢体较量不但表现出武术的风格差异,并且更巧妙地暗合了人物性格的不同。动作环境设置在一块数十米高的台上,在打斗开始不久,影片以一个快速拉镜头表现了动作环境的惊险特性,不但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而且使整个打斗过程充盈着一种张力。观众在这种力量的牵引下将更关注于打斗双方的具体动作,从而深化了动作、角色、观众三者的“投射”关系。这段动作场景的设计贯彻了袁和平“形神兼备”的风格。霍元甲为了登上擂台,须走过一段崎岖不平的木桩路,当他登上木桩时,晃动的身体和恐惧的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名迷恋暴力、追逐名利的年轻人的内心危机。霍元甲跳上擂台,狭小的高台上顿时被雨点般的动作充斥,硬桥硬马的打斗重现着武侠巨匠张彻的阳刚美学,紧凑变换的剪辑更表现出新派武侠电影的干净凌厉。从人物性格上分析,此时的霍元甲与赵健都是暴力主义者,都需要用“第一”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于是打斗中双方均积极主动,先发制人,且招招凶狠,直取要害。赵健的铁马、虎爪,正是强悍、扩张的人格标注;霍元甲的下劈、破板、掰腕、手刀,正是凌厉凶残的人格象征。影片在此动作段落中设计了三组高潮。第一组从霍元甲登上擂台开始,到被赵健一拳打退,这一段主要表现了赵健进攻的威猛和凶悍,霍元甲处于积极防御态势,这也体现出霍元甲聪慧的武学头脑;第二组从霍元甲下劈破板开始到被赵健虎爪抓破衣服,这一段主要展示了霍元甲改变拳路占据主动的过程,体现出他灵活多变的打斗风格;第三组即霍元甲用“手刀”破赵健“虎爪”的过程,当他连踢对手无法奏效时,便变拳为掌直插对手膀胱,并在对手半悬空中时,出脚欲将对手踢下擂台,充分体现了青年霍元甲的狡猾和凶狠。在这场持续3分钟的打斗中,镜头的切换迅速频繁,且多以近景和特写表现了动作的凶狠、猛烈。这种动作风格的设计,其实正是霍元甲内心世界的外显。
, 百拇医药
    场景B——“沽月楼之战”刀劈秦爷光头

    “沽月楼之战”是第二场表意性动作场景。战前2分钟的叙事性动作展现,正是霍元甲好胜、暴力的性格走向极端的前兆。霍元甲一次次打败对手,角色在服饰上发生着红——蓝——黑的逐次演变。在武打设计上,分别以刀、棍、徒手为方式,开展了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的打斗,角色杀伤力和侵略性在逐渐膨胀,人物性格也进一步走向暴虐。“沽月楼之战”作为影片叙事转折的开始,也是霍元甲人生发生转变的直接诱因。战斗持续3分钟,影片以空前的暴力形式展现了两位武师杀红眼后的殊死搏斗,打斗在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的沽月楼中展开,漆黑的环境,角色一黑(霍元甲)一红(秦爷)的造型,夸大的拼杀声,将阴森恐怖的环境与杀气腾腾的人物粘合在一起,共同烘托出人物性格、行为的“极端”意义。战斗初期,两人以最具进攻性、杀伤力的“刀”为武器,对砍中四溅的火花显示出打斗的力度,也象征着人物愤怒的心理状态。武打设计方面,影片摈弃了诸多花俏技巧,代之以原始进攻与野蛮厮杀。从楼上打到楼梯,从楼梯打到楼下,从楼下打到水里。所到之处,一片废墟。这种指向对手的极度膨胀的破坏欲,被影片巧妙地转化为环境毁灭的展示,这里同时宣泄了角色与观众的双重情绪。打斗中,当霍元甲飞起一刀劈中秦爷光头时,真正的“血性”出现了,仇恨进一步激化。后半部分,双方丢弃满是豁口的大刀,贴身肉搏。虽然双方均已气喘嘘嘘、遍体鳞伤,但情绪的积累却丝毫没有断裂,反而抵达白热化。作为武打设计的奇观性在此已失去肢体依托,影片必须以别样的方式继续将打斗进行到底,于是导演采取了写意手法。打斗被设在酒柜之间,湿淋淋的黑红服饰烘托着黑色杀气。打斗中,影片停止所有声音,夸大拳拳到肉的撞击声、酒坛猛烈的爆破声和双方歇斯底里的厮杀声。观众虽然只看到两个黑影的舞动,但恐怖、肃杀的打斗气氛和人物愤怒的心情,却通过声音、色彩、光线传达得可感可触。影片最后清楚地展现了霍元甲致命一击,重拳直中秦爷心脏,慢动作加特写,把霍元甲的愤怒和秦爷的悲惨表现得极具震撼力。

    二、手中有剑,心中无剑

    影片在这段叙述中,重点表达

    [ 下 页 ], http://www.100md.com(张 力)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