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7年第4期
编号:11480337
太极拳用家访谈录(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华武术》 2007年第4期
     (接上期)

    周:那么。太极拳用架的第三个特点是什么?

    李琏:太极拳用架的第三个特点是势险、节短。

    周:怎样理解势险、节短?

    李琏:太极拳用架的动作较练架短小、疾促。所谓“短”,就是说动作要紧凑,目的在提高动作的速度以应对敌人。故在练习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在每招每势中绝对避免多余的动作,力求简捷,而且在每势的变化中力求运用接点上小的变化,发挥尽量大的作用。如前手护住中线,无论出拳发掌都只有一尺左右。原因在于,我发拳太远,在尚未接触对方的身体时,我的劲力已减弱了。所以,短小的动作可以加快攻击速度而节省时间。

    由于太极拳用架由外及内的练法,所以决定了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训练途径。练拳过程中短小的动作并没有减弱意和气的运用。在每一变化中全有其相应的核心,在这个基础上动作外形短小精悍,然而其相应的意念气场要大。气先劲后,从而使太极拳发、拿、打、化的威力大大加强。因此,对用架的练习而言,动作快捷、架势短小则是其要点之一。
, 百拇医药
    在技击当中,太极拳“后发先至”的道理,与孙子兵法中“兵过半而击之”的道理近似。能成功地完成这一点,动作的短小和快捷更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在里面),否则就容易错过最佳时机而导致失败。故而通常我们在练习太极拳用架时,应该将速度掌握在两分半钟左右为佳(单势练习除外)。

    周:这似乎和武术其他拳种的实战要求是一致的。

    李琏:是的!因为太极拳就是武术的一部分嘛。在武术实战拳法的各势变化运动中,除十分讲究动作要短小、紧凑外,还讲究每个动作要有爆发力。太极拳用架作为一种实战拳法亦不例外。拳论中所说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太极拳交手法里说“手到腰不到,放人不得妙;手到腰也到,放人如拔草”,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其中的主要意思是要求在发放时,由脚而腿、而腰、而手,全身整体之劲,集中一点发出,从而加大对敌手的打击力度。

    我的师爷吴图南曾经讲过:“能以最小的力,施于其身某处,而使其身之其他处,产生一种最大之他力。”以此应用,方能达到太极拳所谓“力小胜力大”,以及“以柔克刚”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周:那么。什么叫做“节”呢?

    李琏:所谓“节”者,吴图南师爷认为“应以中节为贵”。拳经上有“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说法,其紧凑的关键就在于中节。我们知道,人体的中节在腰,上肢的中节在肘,下肢的中节在膝……由此可见,中节对于劲之发、拿、打、化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这些部位又是对手法、身法、步法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关节。练习用架时,不但要绝对避免中节的僵直,还要保证意、气、劲能从中节之处顺利经过。如拳架中之搂膝拗步的前推掌,出掌距离自身不过尺许,而且其他各势的出拳、发掌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在练套路时要注意找出中节的松沉轻灵和节节贯串的体感,久而久之,自然能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就对敌而言,制住中节,就便于掌握对方劲路的运行和有效控制对方重心。

    另外,我们在练习用架时姿势虽然短小,但气势却丝毫不能弱。我们这里所讲的“气势”是经过长时间的太极功训练以后,内气得养而浩然,外气运使而笼罩,能够自然而然地达到在练习用架时全神贯注、内气浩然、外气笼罩,并蓄而后发地体现在每一动作中,从而形成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 百拇医药
    周:前面你讲的“节短”的问题我明白了。那么什么叫“势险”呢?“节短”和“势险”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李琏:对于用架中的“势”和“节”的问题,师爷曾归纳为“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等。其中所说之势,包涵有两种,其一为近距离抢位,中间包括势的抢位,以及意、劲、气的抢位;其二是气势笼罩,使远距离感觉加强。蓄而后发,故曰“势如扩弩”。其中所说之节,是指要练顺“中节”的变化,动作要短小,其发如扣弩机,使劲气能做到顺、短、脆、远。因此,我们在练习用架时,其“短险之势”是必须具备的。只有如此才能像“飞奔之脱兔”,才能做到抢位等初操胜券之法。只有节短而发,无过不及,才能避免为人所乘,而能疾速制服对方。

    周:太极拳用架好像还有其他的特点吧?

    李琏:是的!太极拳用架还有第四个特点,那就是刚柔相济,虚实变换。讲究刚柔虚实是许多拳种的共性,当然对太极拳来讲更不例外。在太极拳著作中不乏对于刚柔的阐述,如吴图南师爷说:“所谓研究太极拳劲路的变化规律,就是要通过一定练习时间来了解运动发劲之理,和刚柔动静之机。”
, 百拇医药
    有人说太极拳要软绵绵地练习,而且练习时往往也给人一种瘫软无力的感觉。其实这都是对“松”的认识不清所造成的。其症结在于混淆了刚与僵的概念。僵是用拙力,所谓拙力,是全身主动肌与拮抗肌同时用力,致使肌肉关节僵紧,动作不协调。刚则属阳劲,击远摧坚,其锋宜锐;柔则属阴,走化运转,如云如水。

    周:那要按怎样的步骤才能做到刚柔相济呢?

    李琏:吴图南大师说:“练习太极拳,首先应注意姿势是否正确,动作是否自然,待其既正确且自然矣,然后再练习应用;待应用都纯熟后,就可以说‘着熟’了。”从以上的话可以看出,要避免使用拙力而做到着熟,首先必须经过武术的基本功训练,以增强筋骨、肌肉的柔韧性,这样就能较自如、协调地完成各种开展的动作,而不致造成肌肉紧张。拳架练起来不但可以做到姿势正确、动作自然,而且能做到动作轻灵、圆活、沉稳、松静。而后再通过运用意念对身体各部位,从点到面地对随意肌进行刚柔相济的训练,使之可以任由我所用,随着意、气、劲的运行和转换,做到收发自如,渐渐做到运柔成刚。因此,拳经中有“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之说。
, 百拇医药
    周:对那些具有打击性与发放性的劲。也要进行松柔训练吗?

    李琏:是的!用架中具有打击性与发放性的劲,如弹抖、崩炸、碰撞,以及冷劲、寸劲、透劲等,也必须有松柔做条件才能顺利地发放。就像子弹必须有光滑的枪膛才能顺利地射击一样,任何一种僵劲都会阻碍劲力的发放,因此太极拳练习必须从松柔入手才能达到“换劲”的目的。

    吴图南师爷认为,太极劲是一种“又刚又柔、又松又紧、又快又慢、又不即又不离”的劲。在用架练习中,刚柔、动静相互转换,“因而变易其速度,变易其方向,变易其着力点,变易其力的大小等。且能以最小的力施于其身某处,使其身之其他处产生一种最大之他力,以应用于推手者,而能达到太极拳以慢胜快,以力小胜力大,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之目的”。

    掌握了这些以后,再加大对意

    [ 下 页 ], 百拇医药(周荔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