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583274
《武林大会》对武术现代化模式的创新(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华武术》 2008年第4期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武术,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之下,迈上了现代化的征程。西方现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引导着武术现代化的发展走向。摹仿西方体育范式而诞生的现代竞技武术,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与“进奥”努力,未能成为奥运家庭的正式成员。竞技武术的优先发展,使其成为武术运动的主体,而作为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武术与学校武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武术现代化的困窘,引发了人们对西化模式的反思与检讨。在此背景下,中央电视台与大学生体协联袂推出的《武林大会》,对武术现代化的本土化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宏观考察近百余年来武术的现代化转型与纷争,诠释《武林大会》对武术现代化模式的创新,在把握武术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探讨《武林大会》的发展,是武术现代化发展中不容忽视的课题。

    1、武术的剧变

    西洋枪炮的大量引入和西式兵操的推广,致使晚清政府在1901年废止了延续1263年的武举制,武术告别了军阵厮杀的历史,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进入一个剧变的时代。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接纳,经历了由“洋务运动”的器物文化、“维新变法”的制度文化到“五四运动”的精神文化三个阶段的不断深化。武术的现代化转型也大致沿此脉络而进行。
, 百拇医药
    1、1 《中华新武术》

    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中华新武术》,是马良邀集一些武术名家,以传统武术技术为素材,借鉴西方兵操的教练方式,所编成的摔角,拳脚、棍术、剑术四科新式武术教本。《中华新武术》之新,不仅仅体现在名称上,更主要在于它采用了西方兵操的操练方式对武术进行了改革。《中华新武术》从简单易学的武术基本功入门,先单式操练,后成套操练,既有单操团体教练,又有对操团体教练。这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成为武术教学的经典教法。分段分节的口令操练,适宜于集体教学和练习,改变了传统武术师徒相承的单一传授方式,为武术进入学校和社会化推广提供了可行的形式。

    《中华新武术》创编后,得到有关当局的支持,被定为军警必学之术,还被列为全国各中学校的正式体操。马良将《中华新武术》称为“我国之国粹,我国之科学”被当时的封建官僚、政客和“国粹派”教育家所利用,攻击新文化运动,遭到鲁迅等进步人士的抨击,加之兵操色彩过重,上编出版,又无下编续之,内容不免显得单调。在新旧思潮的斗争中,《中华新武术》最终被历史的浪潮所淹没。《中华新武术》虽然夭折了,但它打破了旧武坛的门户之见,积极汲取西方体育文化的营养,是传统武术现代化转型的积极尝试,它将西方体操的操练方式和体育教学方法给中国武术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 百拇医药
    1、2武术运动套

    《中华新武术》的倡导者,在借鉴西方兵操操练方式的同时,也认同了体操的运动形式,接受了西方体育的竞技思想,于1 923年在上海发起举办了采用西方体操的竞技形式进行武术表演竞技的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尽管大会没有制定竞赛规则和设置裁判,但它改变了武术擂台打擂和庙会较技的传统竞技方式,对武术竞技的现代化探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其后举行的旧中国第3届全运会,首次将武术套路列为表演项目,标志着武术已汇入综合性运动会。此次运动会还制定了按手、眼,身、法、步五项技法进行评分的简单规则。中央国术馆于1 928年举行的首次“国术国考”,一方面在对抗项目竞赛规则的制订上带有明显的西化痕迹,另一方面还延承了昔日武科的模式。随后举行的第二次“国术国考”,又制定和实践了武术拳械及对搏的竞赛规则。1933年举行的民国第5届全运会武术对抗赛,将武术对抗比赛的规则进行了改进。此后举行的第18届华北运动会和第6届全运会在武术套路比赛的分项、评分标准上又有了新的进步。民国期间,在武术阔步进入赛场的情况下,对规则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战争的炮火和时代的局限,终未形成完善的武术竞赛规则。
, 百拇医药
    传统武术竞技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差异,使中西体育文化在制度层面的融合,尤为缓慢,但发展的主线十分清晰,即借鉴西方体育的竞赛制度。为此,有人提出,应参照近代西方体育的竞赛规则,无论是单练还是对抗,“均采用明确目标,不使稍有含糊”,“分别等级,凡触犯规则者,即取消运动资格”,参赛者必须“绝对服从裁判员之命令”,总之,武术规则要“以期更形科学化”。

    1、3土洋体育之争

    西方体育文化是伴随着战争和暴力的方式而传入中国的,这决定中西体育文化的碰撞尤为尖锐和激烈。“五四”运动前后倡导民族传统体育者,竭力抵制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引经据典地证明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古已有之”。此后围绕中西体育的优劣不断进行论争,终于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土洋体育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公开论争。

    “土洋体育之争”的结果,使传统武术认识到西方体育并非仅在于外形强健和争夺锦标,其背后的支撑是近代西方科学。对科学真理的崇尚追求以及特定历史条件下救亡图存的民族心理,终于使传统武术改变了“俯我就范”的态势,开始吸收与借鉴近代西方体育理论,使近代中西体育文化的接触由对峙而转向融合,加速了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进程。
, 百拇医药
    2、武术现代化的推进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武术现代化的新篇章。以现代竞技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经过夯实基础与走向世界两个阶段的不懈努力,无论在技术体系、竞赛规则上,还是在传承方式、科学研究等方面,武术现代化都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2、1夯实基础

    武术拳种繁多,各呈异彩,形成了一道特殊而绚丽的风景线,然而并非所有拳种都适于竞技。为推动武术竞赛的发展,1958年以西方体操竞赛规则为蓝本,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于1959年颁布实施。按照《规则》的要求,原国家体委组织有关专家,在查、华、炮、洪和花拳等拳种的基础上,创编了长拳和长拳类器械三个等级的规定套路。并以新编长拳类拳械的技术标准为要求,制定了自选拳械的技术标准和规定,形成了包括规定和自选的长拳类拳械体系。此后,又进一步规范了太极拳和南拳,形成了以长拳、太极拳、南拳为主体的武术套路技术体系。现代武术运动竞赛的需要,促成了仿照奥运体操模式新编的长拳拳械的诞生。在1959年《规则》颁布之后,此阶段相继又出台了3部《规则》,对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武术冲破了传统宗法制的师徒关系,由师徒授课制改为学校教育制,成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武术作为一门学科,纳入了高等学府,开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运用相关学科理论阐述武术运动奥秘的武术科研活动也逐步展开,武术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历经夯实基础的国内发展,武术逐步完成了由民间的自发习练向现代体育的转变。

    2、2走向世界

    建国后,对“唯技击论”的批判之后,武术走上“唯套路”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引, 百拇医药(洪 浩)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