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武术》 > 2008年第4期
编号:11583417
精武人生八十年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中华武术》 2008年第4期
     2008年2月12日上午,也就是农历大年初六的10:05分,笔者轻轻叩响了马振邦老师的家门,声音未落,就听到马老师的答应:“来了。”马老师一口标准的关中腔。“赶紧进来坐”“我给你倒水”。笔者是陕西人,可多年在外己不说家乡话,但到了这里,却怡然以为到了自家。

    今年4月,是马振邦老师的80大寿,笔者一进门就送上祝福,开始了饱含着暖意的采访。

    一开始学武术,就是为治病

    张力(以下简称张):1928年4月,您出生在西安一个普通的穆斯林家庭星,由于生活艰难,只念了四年书。在这种家庭背景与经历之下,您是怎样与武术结缘的?

    马振邦(以下简称马):小时候,我得了疟疾。每天上午11点就发病,特别冷,盖三个被子也不行,每天都是这样。各种药都吃遍了,没作用,父亲就说,让他练武术吧。当时大概是七八岁。我的启蒙老师叫白云祥,主要练功架、力量等基本功。11点犯病,我就从10点开始练,练得一身汗。练了有半年,慢慢地到11点就不犯了。从那时候我就爱上武术,丢不下了。

    张:当时的训练条件与现在的专业队相比艰苦很多,而且训练方法也很不一样,您当时具体是怎样进行这些传统武术训练的?

    马:当时,一天最少得练两小时,有时中午还加班1小时。那时我爱练武术,不练就全身不舒服。我们在清真寺、北城墙角和革命公园练。跟黄忠仁几个师兄弟一起练。当时练五行拳,打一趟100米,第一个劈拳打五趟,劈、崩、钻、炮、横五种拳各打500米,然后练十二形,再练套路,最后两人交手。不像现在竞技套路比赛,又蹦又跳。那会儿不让跳,因跳得高不沉稳,上重下轻,气不能下沉,犹如一吨重的东西悬在空中,一推就走。

    给年轻人教动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