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9年第3期
编号:11768861
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年第3期
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高问题中心者所占的比例最大,为32.9%,其次是高情绪中心应对者,为27.8%,低应对者和高应对者分别为20.1%和19.1%。卡方检验发现,四种应对类型的总体分布存在差异(χ2 =167.94,P<0.001)。卡方检验发现,四种应对类型的分布在性别(χ2 =0.27,P>0.05)和学校类型(χ2 =0.57,P>0.0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不同应对类型大学生学校适应比较

    表2显示,高问题中心应对者在学校适应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最高,高情绪中心应对者在学校适应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最低,高应对者和低应对者在学校适应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介于两者之间。不同应对类型者在学校适应的各个维度上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F=45.94,P<0.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高问题中心应对者的学习、人际、角色、职业、生活和身心症状表现得分均高于其他三类应对者(P<0.05)。高情绪中心应对者在学习、人际、角色、职业和生活维度上的得分最低。

    2.3 大学生的应对类型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

    在控制了对大学生学校适应有影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级、专业、民族)后,进一步采用分层回归考察应对类型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学校适应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