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9年第6期
编号:11792460
羞耻情绪的两面性:功能与病理作用(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年第6期
     【关键词】 羞耻;功能;病理作用;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6-0451-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6.019

    通常认为羞耻情绪(shame)是自我意识情绪的一种,即以某种程度的自省和自我评价为核心特征的情绪[1-4]。在这一类别下,羞耻是一种指向自我的痛苦、难堪、耻辱的负性情感体验,自我是这种体验中被审视和给予负性评价的中心[2]。

    羞耻情绪对个体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一种有效的行为调控机制和动机性体验,另一方面则和心理病理症状的发展及维系有关。本文将综述有关羞耻情绪的适应性功能和病理作用的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以期更全面地勾画出其在个体社会心理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1 羞耻情绪的功能

    1.1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对羞耻的关注并不多。他从人类进化角度出发,认为羞耻的体验和人类直立行走时把生殖器暴露在他人面前有关,反映的是自我暴露的危险性[5]。Lansky认为,弗洛伊德在理解羞耻功能上的贡献表现在以下2点:首先,羞耻被认为是一种防御背后的动机,和压抑有密切关系,即羞耻是一种起到警示作用的信号。其次,羞耻被看作是某种“心理大坝”,以适当的自我控制抵消渴望、冲动和驱力[6]。

    由于弗洛伊德对羞耻的忽视,他忠实的追随者,尤其是经典驱力学派的学者,也未给予羞耻足够重视,仅将其视为某种本我-自我或本我-超我之间发生冲突的现象,一种对驱力的重要防御方式[7]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