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10年第9期
编号:11951426
入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转归及其预测因素(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年第9期
入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转归及其预测因素
入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转归及其预测因素

     【摘 要】 目的:调查入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acute and transient psychotic disorders,ATPD)患者的最后转归,研究转归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随访研究,收集以ATPD(依据ICD-10诊断标准)序贯入院的患者112名,于首次入院诊断后1.0~4.5年内,由2名高年资精神科主治医师利用各种医疗及社区康复资料,判断患者最近的转归,探索与转归有关的预测因素。结果:(1)73.2%(82/122)的患者更改为其他诊断,主要改诊为精神分裂症65.2%(73/122);还有26.8%的患者短期患病后恢复正常,仍维持原来的诊断即ATPD;(2)将转归为精神分裂症及仍为ATPD的患者分组[2组占全部患者92.0%(103/112)]比较,发现家族史阳性患者几乎全来自精神分裂症组,精神分裂症组较ATPD组入院前病程更长[(9.8±5.8)d vs.(7.2±5.8)d,P<0.05],而病前人格方面2组均存在较高比例的内向性人格(分别为50/73和18/28);(3)对2组中测查过MMPI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精神病态量表分(Pd)在精神分裂症组明显升高[(59.8±11.1)vs.(52.1±10.7),P<0.01]。结论:入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患者大部分转归为精神分裂症,其中有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阳性家族史,入院前病程偏长,MMPI精神病态量表分高者,转归为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更大。
, 百拇医药
    【关键词】 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转归;预测因素;回顾性随访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9-0661-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9.006

    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ICD-10)中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1]首次将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acute and transient psychotic disorders,ATPD F23)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用以描述一类起病急速、症状多变、病程短暂、预后良好的一过性精神障碍。由于病程不足1月,与处于早期的精神分裂症难以区分,暂时均归入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F23),导致此疾病单元诊断稳定性低[2-3]。对不同转归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处理原则。若能依据患者的各种有用信息,对此类患者的转归进行预测,将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十分有利。一些研究[2-4]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均是以患者出院时诊断为ATPD作为观察起点,对首次入院时诊断为ATPD而出院时更改为其他诊断者如精神分裂症者缺乏考察。本研究目的就是调查入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长期转归及转归的预测因。
, 百拇医药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于2005年10月至2008年11月北京回龙观医院符合ICD-10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F23)[5]首次入院的所有患者。入院患者根据三级查房于入院后72小时内确定诊断。符合此诊断的患者总共112名,其中男53名,女59名,年龄(13~67)岁,平均(30±11)岁,入院前病程(9±6)天,住院时间(56±42)天。入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而无亚型分型者80例,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者28例,另有3例诊断为其他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F23.8),1例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未特指(F23.9),无一例诊断为不伴有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急性多形性精神病性障碍(F23.0)或伴有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急性多形性精神病性障碍(F23.1)。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 百拇医药
    本研究为回顾性随访。通过医院的住院病案资料,找出2005年10月至2008年11月首次入院诊断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F23)的所有患者,通过门诊资料、再住院的情况及本院社区科的随访资料,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依据ICD-10标准进行追踪诊断,时间为患者首次住院后1~4.5年。若有分歧,请示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登记指标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入院前病程、起病诱因情况、遗传史、病前性格、入院时评估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6]的结果。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由于不涉及患者身份的识别,未签写知情同意书。

    1.2.2 统计方法

    以描述性的方法统计临床诊断情况及转归情况,将最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和仍为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患者分成2组(其他诊断由于案例太少,未予分组),使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研究家族史、病前人格、起病诱因、入院前病程、MMPI测查结果的组间差异;利用逻辑回归探察以上因素与两种诊断的归因关系。所有数据纳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一处理。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患者的出院诊断及最后的转归情况

    出院时58.0%(65/112)的患者更改诊断,主要为精神分裂症(61/112)。出院诊断亦如入院时一样无一例诊断为不伴有或(伴有)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急性多形性精神病性障碍。出院诊断及最后追踪诊断情况见表1。其中出院时维持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诊断的患者中有38.3%(19/47)的最后追踪诊断更改为其他诊断,主要为精神分裂症(13/47)。

    2.2 两组患者首次入院时部分临床资料的比较

    患者最后转归主要是精神分裂症(SCZ)和ATPD,诊断为其他类别障碍的患者比例很小(8.0%),因此,以最后诊断为SCZ和ATPD的患者来分组比较其特点。

    2.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http://www.100md.com
    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11.5)岁 vs.(31.6±9.0)岁,P=0.864],SCZ组入院前病程[(9.8±5.8)天 vs.(7.2±5.8)天,P=0.042]更长。

    2.2.2 两组患者性别组成、病前诱因、家族史、病前性格比较

    将两组患者上述计量资料进行比较,χ2检验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病前内外向人格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Z组诱因的比例低于ATPD组,而有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于ATPD组(表2)。

    2.2.3 两组患者MMPI数据比较

    在所有112例患者中,入院时测查过MMPI的患者有77例,其中包括最后诊断为SCZ和ATPD者73例。将MMPI各基本量表分及因子分在两组患者间进行比较,结果有差异或差异趋势(P<0.10)者见表3。可见精神病态量表分在SCZ组明显升高(P=0.009),两组精神病质因子分均高;在因子分中的神经症质,SCZ组较ATPD组升高,二者有差异趋势(0.05108)。入院前病程长、精神病态分高则偏向诊断精神分裂症。, http://www.100md.com(杨贵刚 周东丰 谭云龙杨甫德李 娟张 东)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