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1556711
别用孩子的问题做中介
http://www.100md.com 1999年11月1日 《父母必读》 1999年第11期
别用孩子的问题做中介

     读李维榕老师的《不听话的女儿》,令人叫绝。“一个坏孩子可能是个最忠于家庭的孩子”,这句话可能让许多读者费思量,你们可能会问:是这样的吗?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能使父亲更像父亲,母亲更像母亲?我在家庭治疗门诊中,常常听到父母在抱怨:如果儿子或女儿不怎么样或怎么样,家庭就太平了。我问他们:如果你们的儿子或女儿不怎么样或怎么样,你们会怎样?大部分的家长都回答不出。

    在情感趋向分裂的家庭,孩子往往起着家庭的联结作用,正如文章中的父母,是通过孩子这个中介来进行交流的。心理学认为孩子的症状对家庭有种平衡和调节的功能,可以扰动和改变家庭的关系状况,使本来是已冷淡的父母不得不来彼此面对。而孩子的症状有些是因为他的某些行为曾经成功地引起了父母的特别关注,而被强化、巩固;有些则是父母造出来的。

    文章中的母亲是特别想改变家庭现实的人,所以她在“发现”(制造)孩子的问题。其实,10岁以下的孩子站不直坐不稳本是最平常的事,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必须经过种种幼稚阶段,父母可以把它看做是“问题”,也可以不把它看做“问题”。我个人以为,夫妻对孩子的接纳程度与对自己婚姻的接纳程度有相似之处。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化因素,他认为家庭中每个子女的排行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家庭中基本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对独生子女,阿德勒说:“独生子女在特征上像老大,但缺乏与弟兄姐妹合作分享的机会,打资产的主要是成年人。独生子女往往受母亲的宠爱,易于形成依赖的个性,总希望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一旦失落,容易产生适应困难。”我们的父母习惯用大人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行为,缺乏对孩子成长过程的认识,也不知道各种个性色彩的儿童有独自的心理特点。有一则寓言说:有个国王,看到皇后刚出生的女儿后,召集了全国所有的名医。他对那些医生说:“我的女儿得了重病,没有牙齿,没有头发,你们要治好我的女儿,否则我要砍掉你们的头。”医生们面面相觑,作声不得。有一个最权威的医生上前说:“我可以治好你的小公主,但有个条件,国王你必须等待18年。”18年后,医生把一个活泼可爱、金发如云、明眸皓齿的公主还给国王,医生得到了很多奖赏。心理学认为,孩子的有些问题是成长的问题,如果你想解决这些问题你就制造了这些问题,聪明的办法是等待。

    现在我们回到文章《不听话的女儿》,李维榕老师在描述家庭关系时,给出家庭另外一种“现象”,她让人们认识到家庭内部有一些潜在的规律在制约着家庭成员的语言和行动。表面上看,妻子过于挑剔和吵闹,她在“制造”女儿的问题来压迫丈夫,我们可以感觉到她对丈夫有慢性发展的不满和愤怒,如果她不吵她就无法与丈夫交流,妻子的吵实出无奈,她不得不吵。但吵闹又使丈夫进一步地防御和退守,这好似矛盾的循环升级,使交流更难实现。家庭治疗师看到家庭成员“一串连锁行为,好像一幕特别编成的舞蹈”。女儿的问题掩藏了夫妻之间的冲突,需要做的是改变家庭的注意点。心理医生努力要把孩子“开除出局”,让她该是怎样就是怎样,还原成一个7岁的孩子,不再扮演替罪羊。然后,利用孩子的问题去调整夫妻的关系,实现有效的交流。, 百拇医药(李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