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489844
天津市2所高校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1日 张 毅 刘纯艳
第1页

    参见附件(285KB,2页)。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卫生教育;干预性研究;学生

    HIV/AIDS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在艾滋病疫苗未研制成功之前,健康教育是目前预防HIV感染的最有效手段。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思潮,加强HIV/AIDS健康教育,对于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天津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为研究现场,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2所大学不同学院及专业的2000级和2002级的大学生,共计894人次。

    1.2 方法

    通过问卷了解2所大学学生对HIV/AIDS的KAP现状(基线),据此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预防HIV/AIDS健康教育主题和内容。问卷参考美国AIDS预防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AIDS Prevention Studies,CAPS)研制的用于青少年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B)问卷,并征得CAPS的同意,引用其中的19个条目,并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添加新条目,形成新的“HIV/AIDS调查表”,共计86个条目。

    培训10名健康教育者,对干预组进行教育干预,主要采用宣传手册与同伴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基线调查获得的信息编辑宣传手册,在同伴教育时发放到个人,供其参考、阅读。

    同伴教育者的挑选以自愿为原则,在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0级学生中挑选。以“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onfidence as a Speaker,PRCS)”为标准,挑选有兴趣参加,具有演讲自信心,善于语言沟通的10名护生作为同伴教育者。评估对同伴教育者的培训效果:以“HIV/AIDS调查表”为评估工具,对10名同伴教育者进行知识、态度、行为或行为取向的评估。分组演示同伴教育技能,并相互指正。干预内容分为4个主题,每周进行1个主题,每周2h。分别为:第1周,艾滋病概述,做“人结”游戏;第2周,讲解临床表现,做“HIV/AIDS基本知识知多少”测试;第3周,讲解如何预防,做“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吗”测试;第4周,讲解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和支持,做签名游戏。干预过程持续1个月。

    干预结束后即刻及干预后第4周再分别通过问卷调查,对健康教育结果进行全面评价,讨论知识、态度、行为(或行为取向)的变化。

    1.3 数据分析和统计

    基线调查共发放问卷324份,其中有效问卷318份,有效率为98.1%;第2次问卷共发放356份,其中有效答卷333份,有效率为93.5%;第3次问卷共发放266份,有效答卷243份,有效率为91.4%。3次数据均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频数统计、秩和检验(χ 2 检验、中位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Nemenyi法 [1] )。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3次所有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比较提示:除学校、家庭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一般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天津市2所大学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3次问卷调查结果比较(略)

    2.2 知识得分的变化

    知识部分问题包括6个部分:基础知识、传播途径、抗体检测、安全套、性病和同性恋,共41个封闭型选择题。选择正确的选项即得1分,错选或选择“不知道”为0分。分别将基线、干预后即刻、干预后第4周的知识部分得分各自进行频数统计,以中位数M为界,将得分划为高于中位数组(高分组)和低于中位数组(低分组),进行Kruskal-Wallis法检验。见表2。 表2 3次问卷调查知识得分Kruskal-Wallis法检验(略)

    由表2可见,干预后即刻、干预后4周的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分别对各组前后3次调查进行比较:干预组前后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前后3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态度的转变 态度部分问题包括4部分:自我保护意识、对AIDS患者态度、对性行为态度和对自身感染的态度,共20个条目,均为封闭型选择题,选项分为“一点也不担心”、“有一点担心”、“非常担心”和“不确定”4个等级(0~3分)。其中分正向选择题(赋值:“一点也不担心”=1;“有一点担心”=2;“非常担心”=3;“不确定”=0)和负向选择题(赋值:“一点也不担心”=3;“有一点担心”=2;“非常担心”=1;“不确定”=0)。得分高者表明自我保护意识强,对AIDS患者态度宽容,对性行为态度谨慎和对假设的自身感染较担心;得分低者则对AIDS患者态度吝啬,对性行为态度开放和对假设的自身感染无所谓。

    用Kruskal-Wallis法 [1] 对干预组、对照组前后3次态度总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前后3次的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前后3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3 干预组与对照组3次问卷调查态度得分比较(略)

    用Nemenyi法对前后3次有差异的干预组两两比较可见:基线与干预后即刻之间的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得分高低的顺序为干预后即刻、干预后4周和基线。

    2.4 行为(或行为取向)的转变

    此部分为13道封闭型选择题和3道开放型题目,内容为关于调查对象个人性行为、安全套使用、饮酒、吸毒及性伙伴的调查。干预后4周干预组得高分的百分率为62.7%(74/118),对照组为48.8%(6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758,P=0.029)。

     3 讨论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进行健康教育后,学生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情况。干预措施选用了小媒介宣传中的手册与人际传播中的同伴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HIV/AIDS防治知识宣传。

    3.1 知识的变化

    知识的掌握率可以被精确评估。Kilander [2] 认为,知识对于新态度的发展和旧态度的转变有加强作用,进而态度决定行为。国内的研究 [3-5] 表明,干预后的知识水平会较干预前有显著性提高。本研究前后进行的3次横断面调查结果分析也显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相关的知识水平。

    3.2 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产生“信”和“行”的改变。虽然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被精确评估,但是态度和行为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两方面,由于其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干预的时间有限,因此也可能出现改变不大的情况。Patty [6] 指出即使有准确的知识,也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在生活的任何阶段都有正确的行为。

    国外HIV/AIDS预防专家认为:AIDS知识、积极态度和信念的增长可产生积极行为或行为的危险性减少,如使用安全套、禁欲或避免危险情况发生等。本研究进行的前后对照比较说明:干预组在干预后即刻态度部分的高分人数明显增加,更多的学生会选择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AIDS患者宽容、对性行为 谨慎和对假设的自身感染较担心的选项,向着有利于预防HIV/AIDS的方向发展;在干预后4周,态度部分的高分人数会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基线。积极的干预手段对于改变研究对象的态度具有一定的作用;干预一旦停止,积极态度的发展趋势会下降。若想保持,则需要进一步的干预活动来促进和保持。持续不断的或反复的宣传及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不断强化教育对象的知识信息的记忆和存储,有利于形成和(或)维持良好、积极的态度。

    行为或行为取向的评估,除非进行直接的观察,否则很难测量教育对于行为发展和习惯改变的作用。很多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策略的疾病/健康干预(如控制吸烟)已经表明 [7-8] ,只有持久的行为干预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进而使行为发生明显、稳定的改变。本研究行为(或行为取向)在干预后的改变,随时间的变化未表现出一定规律,难以评定。因此,同样需要持续的干预活动来促进干预对象的行为改变。

    3.3 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可及性分析

    使用手册进行健康教育是一种经济、方便的干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干预中。在本研究中发现,如果缺少专人督促和监督,部分干预对象可能不会主动去阅读手册。

    同伴教育是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本质特征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相互融洽、有信任感的同龄伙伴(如同学、朋友、病友等)关系,而非师生关系,因而便于通过人际交流与反馈,相互分享生活中有用的经验和信息 [9] 。多项研究证明 [10-11] ,同伴教育在增强信息传递的可信性、可接受性和渗透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等方面是其他传统教育方法无可比拟的,同时也是在青少年和/或某些特殊人群(如性工作者、药物滥用者等)中传播信息的最佳途径。从本研究来看,受过培训的同伴教育者利用同伴的优势,加之护理专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讲座、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甚至在同伴的交往和闲谈中传播给周围同伴,督促阅读讨论教育手册、解疑答惑。通过干预实施,从对知识、态度和行为或行为取向效果的评估来看,此方法在校园中应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及性。

     4 参考文献

    [1]倪宗瓒.卫生统计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3-104.[2] KILANDER HF.Testing health information of students and adults.J Sch Health,2001,71(8):411-416.

    [3]胡云,史勇成,吴梅芳.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中国校医,1997,11(1):68-69.

    [4]常爱玲,李颖林,南海涛.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2001,17(8):476-478.

    [5]张廷水,魏颖,王宝琴.师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9,5(2):66-67.

    [6]PATTY WW.Evaluating health education outcomes.J Sch Health,2001,71(8):417-420.

    [7]田丽春,熊世杰.云南中学生预防及控制吸烟项目中期效果评估.中国学校卫生,2000,21(3):180-181.

    [8]季奎,余玉群,刘翼.医学生吸烟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研究.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17(3):186-187.

    [9]钮文异,孙昕 雨英 ,吕姿之,等.一年级医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18-220.

    [10] 施路华,AUDREY S,李玲,等.艾滋病预防青年同伴教育项目.卫生软科学,2002,16(5):21-23.

    [11]施榕,丘新尧,毛达娟,等.上海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0,21(1):10-13.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天津 30007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