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12期
编号:11489642
健康教育对预防六龄齿龋患预防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居康明
第1页

    参见附件(250KB,2页)。

     【关键词】 健康教育;龋齿;综合预防;治疗结果

    目前我国饮料的品种繁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的消费量也增多。大部分饮料含有蔗糖或其他糖类,果汁饮料中还含有天然的果糖、葡萄糖,呈酸性 [1] ,致龋性很高。通过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对人体的危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为预防和控制龋齿的发生提供依据。为此,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上海市松江城区生活水平接近的4所小学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年龄为6~7岁),进行4a追踪观察。以2所小学224名学生为实验组,其中男生114名,女生110名;另2所小学238名学生为对照组,其中男生121名,女生117名。

    1.2 方法 实验组学生在4a中每学期均检查牙病情况,对学生和家长宣传有关饮料饮用的营养卫生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刷牙训练和口腔健康教育课等;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由口腔专业医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 [2] 对学生六龄齿新发龋病情况进行检查。问卷由调查员按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讲解后,由家长当场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和学生过去7d饮用饮料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将学生饮料饮用程度分为经常喝(≥1瓶/d)、偶尔喝(≤1瓶/2d)、从不喝 [1] 。第1次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时间为2001年5-6月,第2次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时间为2005年5-6月。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学生饮用饮料行为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经常喝饮料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经常喝饮料的比例分别为9.4%和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干预前睡前经常喝饮料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睡前经常喝饮料的分别占0.89%和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干预前后学生睡前刷牙行为比较 见表3。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饮用饮料情况比较(略)

    注: ()内数字为构成比/%。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睡前饮用饮料情况比较(略)

    注: ()内数字为构成比率/%。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睡前刷牙情况比较(略)

    注: ()内数字为百分率/%。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睡前刷牙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睡前刷牙的百分率分别为55.80%和2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学生六龄齿龋齿发病情况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干预后六龄齿新发龋病分别为4.91%(11/224)和10.92%(26/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9,P<0.05)。

     3 讨论

    本调查经过追踪观察,4a后干预组学生六龄齿新发龋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患龋率呈上升趋势。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公认的原因主要是糖摄入量增加 [3] 。有报道显示,学生睡前饮用饮料的有效致龋性不低于粘性食品 [1],且部分儿童睡前饮用饮料后不能坚持刷牙。睡眠时唾液分泌量下降或停止,口腔清除率降低,细菌数量增加,而饮料中的糖残留在牙面和牙间隙,这对牙 菌斑的形成和细菌繁殖发酵产酸创造了条件,容易形成龋齿。另外,实验组睡前偶尔喝饮料人数有所增加,但睡前刷牙人数也增加不少,龋齿发病率明显减少。是否与此存在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4 参考文献

    [1] 孙秀华,续美如,苑沛青.一年级小学生龋齿及饮用饮料情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1997,18(6):440-441.

    [2] 白呼群.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35.

    [3]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1.

    【作者单位】 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0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