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48926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刘素群 张选民 刘宏强
第1页

    参见附件(475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遍开展。 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研究对象,采用日常观察记录和心理测量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小学生心理控制行为过分内控和过分外控的占6.8%,过分自尊和缺乏自尊的占6.6%,有孤独倾向的占7.9%。心理活动在心理控制源、需要层次、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认知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结论 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心理发展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方法;学生

    Method to Pupil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IUSu-qun,ZHANGXuan-min,LIUHong qiang.

    School of Iatrology,Shandong Shengli Vocational Col-lege,Dongying(257003),Shan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nd to develop and strengthen pupils'mental health education.Method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aily survey record and mental measurement,a cluster sample of554pupil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Among the stu-dents surveyed,the prevalence of over-external control or over-internal was6.8%;the prevalence of over-self-esteem or low-self-esteem was6.6%;the per-centage of autistic tendency was7.9%.Different problems existed in locus of control need hierarchy,self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perception.Conclusion Education on mental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approach to improve pupils'mental health.The mental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Mental health;Health education;Methods;Students

    近20a来,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心理咨询室面向初中及初中以上阶段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笔者在工作中接触到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对所接触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与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偏离现象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矫正有关。因此,小学应是最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小学生中开展较大样本心理活动观察与心理测量的对照研究,以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心理健康的共性问题及其严重程度,从而探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3所小学四、五2个年级12个班的554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日常观察记录 对研究对象进行1a的日常观察,观察研究对象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各种情况,由班主任教师按统一要求记录。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确定心理测量方法和内容提供参考依据,并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料。在对全部研究对象的观察中,共记录到有效资料213条。

    1.2.2 分析汇总 对记录到的有效资料进行分析,排列优先顺序和构成情况,发现带普遍性的问题7项。

    1.2.3 确定心理测量的内容并实施心理测量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进行3个方面的心理测量,检验教师表述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1)儿童Nowicki-Strickland内-外控制量表 [1] (Nowicki-Strickland Internal External Control Scale for Children),该量表适用于儿童泛化性期待的测定,反映儿童心理控制源的类型,得分范围从0(内控)~40(外控),用于解释日常观察发现问题中的“主动性差”和“输不起”2个问题。意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师日常观察到的问题和儿童实际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2)儿童自尊问卷(SES) [2] ,该量表用于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总分范围为10~40,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主要研究儿童自尊程度与儿童的向师性、儿童在物质上的攀比以及儿童的不合群现象。(3)儿童孤独量表(CLS) [3] ,该量表用于评定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会不满程度,并了解最不被同学接受的儿童是不是更孤独。量表测定的结果,体现孤独与社会不满程度具有相当的时间稳定性。

    2 结果

    2.1 日常观察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发生的频度 以班主任教师记录到的每类问题发生的人次数为分子,全部观察对象为分母,计算日常观察到的心理问题的发生频度,见表1。

    2.2 心理测量结果 心理控制源表现为过分内控和过分外控的,占被调查对象的6.8%。五年级学生表现为过分内控或过分外控的实际人数多于四年级学生,男生在这个方面表现问题的实际人数多于女生。见表2。

    自尊调查发现,过分自尊和缺乏自尊的占被调查对象的6.6%。五年级表现为过分自尊或缺乏自尊的实际人数多于四年级;男、女生表现为过分自尊或缺乏自尊的实际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孤独量表调查发现,有孤独倾向的占被调查对象的7.9%,此种倾向五年级的实际发生人数多于四年级,男生有孤独倾向的实际人数是女生的2.5倍。见表4。

    2.3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人口统计学比较 自尊量表的调查没有发现年级和男女之间存在差别。孤独量表的调查在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男、女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较女生有更明显的孤独倾向。儿童内外控制量表的调查发现,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整体水平来看,五年级学生较四年级学生有更高的外控性。

    表1 535名小学生日常观察心理问题及其发生频率 略

    表2 不同年级男女小学生NWKZ评定结果 略

    表3 不同年级男女小学生SES评定结果 略

    表4 不同年级男女小学生CLS评定结果 略

    3 讨论

    结果显示,教师在日常观察中认定的问题发生的频度明显高于心理学调查中认定的问题发生的频度。虽然在本调查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到了日常学生表现的问题,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日常行为表现出的问题不能认定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笔者认为,用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来解释似乎更合理,因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成熟和学习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校时间的延长以及知识的积累,学生有了更多的自我空间,但心理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完全独立和成熟,在这个年龄段所表现出的独立是比较盲目的;另外,“帮团时代” [4] 的影响,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影响着他们,他们宁愿接受同学之间的一些观点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也不愿意听从教师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按照自己活动圈圈里的想法做出决定并付诸实施,其结果会更多地受到教师的否定。这样的结果总是在困扰着他们,甚至会促使他们采取更为极端的对立态度,在这样态度支配下产生的行为,可能就被教师认定为偏离行为或心理问题。

    笔者提倡在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糟糕,更重要的是小学教育过程是直接为孩子终身奠基的过程,培养目标是心身健康、全面发展的公民。小学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过程,就会获得勤奋感,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小学儿童的必修课程。

    在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首先掌握本学校甚至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活动形式、持续时间等具体操作问题,不能照搬照抄和不顾实际情况,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其次,要提高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树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充分认识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摒弃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处理问题学生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工作。事实上,班主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最好的心理辅导教师。第三,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序列。心理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规律就是一个连续过程,但有阶段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序列。就广义的教育而言,是教育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施加影响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模式范围中成长和发展。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是深入灵魂、影响一生的影响。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来自教育者的各种影响,形成了与教育者十分相似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在小学早期,学生的“向师性”比较浓重的时期更是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要求。养成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心理自觉性的养成。

    作为相互影响着的教师和学生,心与心的影响才是最有意义的影响,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发展能力的同时,应关注孩子心灵的感受,体验孩子心灵的感受,教会孩子去感受,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种心与心的交融只能在日复一日的互动中实现。

    4 参考文献

    [1] 于欣.儿童Nowicki-Strickland内-外控制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80-282.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儿童孤独量表.心理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03-305.

    [4] 《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心理学百科全书;上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41.

    【作者简介】 刘素群(1969- ),女,山东东营人,大学本科,讲师,主要从事医学临床教学及心理咨询工作。

    【作者单位】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医疗卫生分院,东营 25700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7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