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487793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社会支持关系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日 魏 岚 梁晓燕 高培霞
第1页

    参见附件(205KB,2页)。

     表2显示: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在性别、专业、年级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主观支持、支持总分方面,网龄 在2 a以上的显著高于少于3个月的。从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来看,网龄在2 a以上的得分最高 ,网龄在3~6个月,12~24个月的得分相对较高,得分随网龄长短呈现起伏状态。

    2.2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了解诸因素之 间关系,对2个量表各维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维度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分别 以网络社会支持各因子为因变量,网络交往动机各因子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 果显示情感调节、信息获取是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的有效预测变量;情感调节 是客观支持的有效预测变量。说明情感调节是网络社会支持的有效预测变量。见表3。

    3 讨论

    3.1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和网络社会支持的总体状况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信 息获取动机高于中间值,而情感调节则低于中间值。说明大学生进行网络交往主要是用于信 息获取,而寻求情感支持则较少。这主要与网络能提供快捷的信息资源和现实中更能体会到 切实有效的情感支持与帮助有关。同时也说明了大学生使用网络还是比较理智的。

    网络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偏低,其中支持利用度水平最低。从访谈可知,由于在交往中手机相 对网络的使用更为便捷,学生的大多数交往可以通过手机传递信息,减弱了网络的一部分交 往功能;另外网络交往中具有的虚拟性、低限制性、弱联系等特点也让大学生对寻求、感知 网络社会支持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影响到他们对网络所能提供支持的感知。

    3.2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和网络社会支持在各变量上的差异

    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