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534119
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及其相互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彭虎军
第1页

    参见附件(254KB,3页)。

     1.2.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0.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自我和谐状况 高中生自我和谐总平均分为(90.89±15.45)分。其中低分组(≤74分)109人,占14.44%;中间组(75~102分)500人,占66.22%;高分组(≥103分)146人,占19.34%。经F检验,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镇和农村、文科和理科高中生自我和谐总分及大部分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高中生自我和谐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P0.05),不同年级高中生在消极应对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9,P[7]、刁俊荣[8]等的研究一致。高中生的应对方式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上与全国常模[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生的积极应对维度均分较高,说明高中生在遇到压力事件时能有效采取积极方式进行应对。高中生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等差异,与解亚宁[9]的研究一致。高中生在自我和谐总分及消极应对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说明高中阶段是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还处于不稳定阶段。这可能与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又面临着"高考"的重大压力,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