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1755313
湖南省侗族学生体脂发育状况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皮建辉 吴亿中 雷鸣枝 邓 莉 肖桂秋
第1页

    参见附件(219KB,2页)。

     【摘要】 目的 分析湖南省侗族学生体脂发育规律,为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分层整体抽样的原则,对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7~17岁的侗族学生1 982名进行体格发育测量,计算上臂肱三头肌位和肩胛下角位的皮褶厚度之和,并运用长岭公式估测体密度,用Brozek公式计算体成分。结果 男生皮褶厚度随年龄增长呈现波浪式递增趋势,女生的皮褶厚度呈现持续递增;体脂率的发育变化规律男、女生均呈现出“N”形的变化;瘦体重均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侗族学生的皮褶厚度、体脂率和瘦体重与身高、体重和胸围均呈正相关。侗族学生的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发育在青春期前后呈现出明显差异。结论 湖南省侗族学生体脂发育及瘦体重偏低,体质与营养状况低于全国儿童青少年平均水平。

    【关键词】 体脂分布;生长和发育;对比研究;学生;少数民族,侗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589.2 R 33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23-02

    皮下脂肪厚度是评价儿童少年脂肪量的指标,依据皮褶厚度的测量值估测身体成分,可以评价人体营养状况[1]。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发育十分活跃。分析青少年学生体脂发育状况,不仅有助于正确估计其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营养需要,而且在合理评价理想体重和营养状况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湖南省侗族学生的皮下脂肪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分层整群抽样原则,选取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侗族学生1 982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984名,女生998名;年龄为7~17岁。各年龄组人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身体形态正常,三代直亲均为侗族。

    1.2 方法 按照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和细则》[2],使用国家体委科研所监制的仿日荣式改良型皮褶厚度计,测量受试学生的上臂肱三头肌位(T1)和肩胛下角位(T2)的皮褶厚度,同时测定各受试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各仪器测量前进行严格校正,测量由专人操作,同一数值测量2~3次,取其平均值,测试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为评价学生的身体成分发育情况,先计算上臂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的皮褶厚度之和(Sk1+2),再用长岭公式估测体密度(D),用Brozek公式计算体成分:

    体脂率(BF%)=(4.570/D-4.142)×100;瘦体重(LBW)=体重-(体重×体脂率)[3]

    2 结果

    2.1 皮褶厚度及身体成分的发育规律 见表1。男生皮褶厚度随年龄增长呈现波浪式递增趋势,而女生的皮褶厚度呈现持续递增,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增幅显著,除9,10岁外,女生皮褶厚度均高于男生,且11~17岁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体脂率的发育变化规律基本相同,7~9岁表现为缓慢递增,尔后开始下降,至11岁出现一次大幅下跌,以后又开始递增,至16岁后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呈现“N”形的变化。除9,10岁外,女生体脂率均高于男生,且11~17岁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瘦体重均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瘦体重的发育特征与皮褶厚度和体脂率大致相反,除10,12岁外,男生均高于女生,且多数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2.2 身体成分与形态发育的关系 表2显示,身高、体重和胸围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身高和体重的突增年龄相同,男、女生分别为12岁和11岁,胸围的突增年龄男、女生均为13岁。由于男生的皮褶厚度7~17岁呈现波浪式变化,其突增年龄不明显;而女生的皮褶厚度突增比身高和体重突增晚2~3 a,比胸围突增晚1~2 a。侗族学生体脂率的发育变化存在明显特征,在11~12岁间出现大幅下降,男生发生在身高、体重突增的前1 a,女生发生在身高、体重突增的同一年,但男、女生体脂率的出现均比胸围突增早2 a左右。瘦体重在青少年时期呈持续递增,男生的突增年龄为13岁,女生的突增年龄为11岁。男生瘦体重的突增均迟于身高、体重约1 a左右,女生却在同年出现,男生瘦体重的突增与胸围突增同龄,而女生却比胸围突增早1~2 a。

    7~17岁男、女生的皮褶厚度、体脂率和瘦体重与身高、体重和胸围均呈正相关(表3),其中皮褶厚度和体脂率与体重、胸围,以及瘦体重与身高的相关性比其他指标更密切,且瘦体重与身高的相关程度在所有相关关系中最高。说明皮褶越厚、体脂越多,体重和胸围越大;身材越高大,瘦体重越大。各年龄组体成分与身体形态的相关特征与7~17岁男、女生总相关特征大体一致。

    3 讨论

    皮褶厚度及体成分的发育存在群体和地区差异[4]。湖南省侗族学生的Sk1+2低于对应年龄段的国内有关群体[5-7],上臂肱三头肌位(T1)和肩胛下角位(T2)的皮褶厚度发育曲线在7~17岁男、女生均存在一次交叉,这一发育特征在达斡尔族[5]、广西苗族[8]、大连汉族[4]也同样存在,且交叉年龄大致均为男生早于女生。说明进入青春期后,背部皮褶发育较上肢迅速,且这一变化通常男生早于女生。体脂率可用作筛选超重和肥胖的指标[9]。湖南省侗族学生的体脂率明显低于对应年龄段的国内有关群体[4-7],而总体高于广西苗族[8],表明湖南侗族学生的皮下脂肪发育不及以上群体,仅略优于广西苗族。7~17岁侗族学生体脂率的发育规律与其他群体相似,一些群体[5-7]的体脂率发育曲线也同样存在陡降现象,但广州青少年体脂率发育曲线一直稳步增加[10]。尽管对某一群体而言,体脂率越高,其瘦体重就越低;但湖南省侗族学生的体脂率低于对应年龄的北京学生[6]和相关群体[7],同时其瘦体重也低于对应年龄的瘦体重,由此说明侗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体质发育均低于北京学生及中国学生的平均水平。

    皮褶厚度和体成分的发育与性别及青春期发育有关[6,11-13]。在进入青春期前,男、女生的激素分泌水平基本相似,使男、女生皮下脂肪和体成分发育大体趋于同步进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