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1755302
西北民族大学不同民族大学生第三磨牙萌出状况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聂红兵 周海静 马力扬 李志强 王 凌 李 娜 韩 冰
第1页

    参见附件(204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民族大学生第三磨牙萌出状况,为进一步探讨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口镜在灯光下口内直接观察的方法,抽取西北民族大学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及汉族大学生各200名(男100名、女100名),对其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第三磨牙萌出率回族学生为51.0%,藏族学生为49.0%,蒙古族学生为47.0%,维吾尔族学生为51.5%,汉族学生为40.5%,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个民族学生中4颗第三磨牙的萌齐率汉族最低(23.5%),回族最高(3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上颌对称性萌出与非对称性萌出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下颌对称性萌出与非对称性萌出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左侧对应性萌出与非对应性萌出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4),右侧对应性萌出与非对应性萌出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汉族大学生的阻生率比其他4个民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结论 第三磨牙的萌出及阻生在回、藏、蒙、维、汉5个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磨牙,第三;牙萌出;横断面研究;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R 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2-1102-02

    为了解回族、藏族、蒙族、维族和汉族大学生第三磨牙萌出特点,比较民族之间的差异性,笔者对西北民族大学回、藏、蒙、维、汉族共1 000名学生的第三磨牙萌出及阻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从西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中,随机抽取三代均为同一民族、无拔牙史的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及汉族学生各200名(其中男生100名,女生100名),年龄为17~21岁,平均年龄19岁,各民族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口镜在灯光下口内直观的方法,被调查者座在牙科治疗椅上,由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口腔医生进行检查。牙位记录按照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DI)进行。率的比较进行行×列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民族大学生第三磨牙的萌出率比较 5个民族男女学生第三磨牙萌出率见表1。汉、回、藏、蒙古、维吾尔族学生的萌出率分别为40.5%,51.0%,49.0%,52.0%和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

    2.2 不同民族学生第三磨牙萌出牙数比较 1 000名调查者中有488人在口内见到了第三磨牙,其中汉族81人,回族102人,藏族98人,蒙古族104人,维族103人。在5个民族中萌出4个第三磨牙(或称萌齐)的人数高于萌出1个、2个和3个者;5个民族学生的萌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见表2。

    2.3 不同民族大学生第三磨牙上下颌及左右侧萌出情况比较 表3结果显示,上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三磨牙的对称性萌出率不同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42和0.168)。右侧上下对应性萌出率、左侧上下对应性萌出率不同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7和0.334)。

    2.4 不同民族大学生第三磨牙阻生情况 根据第三磨牙的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之间的关系[1]确定阻生类型,分为完全萌出、垂直阻生、近中阻生、远中阻生、颊向阻生、舌向阻生6类。由表4可看出,5个民族的阻生率较为接近,维吾尔族大学生的阻生率最低,但5个民族的阻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在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学生中垂直阻生多见,其次为近中阻生;在汉族学生中近中阻生多见,其次为颊向阻生和垂直阻生,5个民族中远中阻生最少见。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回、藏、蒙古、维吾尔、汉族学生第三磨牙的萌出率、4颗第三磨牙的萌齐率及其对称性萌出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说明第三磨牙的萌出率与民族无关;有关报道显示,萌出率主要和年龄有关[2-4]

    5个民族的阻生率较为接近,汉族大学生的阻生率最高(23.87%),维吾尔族大学生的阻生率最低(17.45%),但统计学检验5个民族的阻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在4个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垂直阻生多见,其次为近中阻生;在汉族学生中近中阻生多见,其次为颊向阻生和垂直阻生,5个民族中远中阻生最少见,和国内其他文献报道接近[2,4]

    第三磨牙萌出情况,在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及汉族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民族地区的环境、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种族体质是否有一定的关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