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751409
家庭心理干预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个性的效果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08年第12期
家庭心理干预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个性的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 探索家庭心理干预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效果,为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将温州市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的249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及其父母随机分为干预组(125名)和对照组(124名),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 a的心理干预,分别在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EMBU和EPQ量表评定。结果 干预后,2组学生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显著上升,而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均显著下降(P<0.05或P
    【关键词】 教育;个性;干预性研究;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G 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109-03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主要环境。每一个孩子人格的形成、智能以及社会化的发展等均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直接影响。通过对子女的教养行为,父母把价值观念、态度体系、道德规范及行为方式传授给子女,并由此构成了儿童个性和社会性成长的具体内容和发展目标[1-3]。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家庭积极型的教育方式约占40%,极端型、严厉型、溺爱型、成就压力型等类型约占60%,说明还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会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人格的形成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4-5]。笔者采用系统的家庭心理教育计划,以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亲子交流互动和心理健康维护等手段来改善父母的教育方式,促进亲子沟通和彼此理解,达到促进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温州市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基地(设在该市某所小学内)的四~五年级学生及其父母为干预对象,以志愿的方式签订为期1 a的协议,要求参加率在80%以上,共计249名学生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125名)和对照组(124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