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1966171
父母教养方式与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姚玉华,陈道湧,周 峰,刘庆元
第1页

    参见附件(1875KB,3页)。

     1.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和数据均经EpiData 3.1录入,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案例组的父亲FF1(情感温暖与理解)、FF2(惩罚、严厉)、FF5(拒绝否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即案例组的父亲比对照组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少、惩罚多、拒绝与否认多。见表1。

    案例组的母亲MM2(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M3(拒绝、否认)、MM4(惩罚、严厉)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即案例组的母亲比对照组的母亲干涉和保护多、惩罚多、拒绝与否认多。见表2。

    表1 案例组与对照组不同父亲教养方式得分比较(x±s)

    组别人数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

    案例组8139.835±10.38920.265±7.25120.962±5.32211.043±4.01911.608±4.11810.443±2.854

    对照组30443.533±10.37417.522±5.63220.021±4.27711.422±3.63510.323±3.1799.835±2.686

    t值-2.8083.5791.642-0.6142.9781.760

    P值0.0050.0000.1010.5400.0030.079

    表2 案例组与对照组不同母亲教养方式得分比较(x±s)

    组别人数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

    案例组8146.324±11.18536.930±8.90315.268±5.69215.366±6.46412.591±4.019

    对照组30447.132±10.64634.637±7.38713.607±4.25312.929±4.10011.564±3.553

    t值1.7002.2522.7523.9661.657

    P值0.0920.0250.0060.0000.099

    2.2 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性比较 通过对父母共有的5个主因素(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的一致性比较,结果显示,案例组和对照组的父母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方面的一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3。

    表3 案例组与对照组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性比较(x±s)

    组别统计值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

    案例组 父 39.835±10.38920.270±7.25120.962±5.32211.043±4.01911.608±4.118

    母 46.324±11.18523.481±8.45936.930±8.90312.591±4.01915.268±5.692

    t值-3.683**4.349**-13.487**-1.820-4.544**

    对照组 父 43.533±10.37417.522±5.63220.021±4.27711.422±3.63510.323±3.179

    母 47.132±10.65612.929±4.10034.637±7.38711.564±3.55313.607±4.253

    t值-4.144**11.299**-29.262**-0.359-10.574**

    注:**P<0.01。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案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出较低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较高的拒绝否认、较高的惩罚严厉和过多的干涉保护。提示教养方式与人格的形成有关系:父亲对子女情感温暖越多、越理解子女,子女的情绪越稳重,性情越温和,善于自我控制;反之,子女的情绪比较焦虑,遇到刺激有强烈的反应,以至出现不理智的行为[9]。父母的情感温暖可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有独立性、有坚持性、积极情绪较多的人格特点,被认为是人格偏离的保护因子[10];在父母惩罚严厉等强制教育方式下, 子女容易形成情绪不稳、残暴、缺乏同情心等反社会人格倾向[11]。惩罚过重、过于严厉有可能使子女对他人产生怨恨、报复心理甚至进行犯罪活动。父亲的过分干涉可能使子女的情绪不稳定,喜欢挑衅,残暴冲动,更容易产生暴力犯罪;母亲过度的保护、干涉方式会加剧子女的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情绪反映,如焦虑、担忧、忧心忡忡。有研究表明,父亲拒绝否认与子女强迫症状水平、偏执程度、敌对心理产生、抑郁形成和情绪不平衡都表现出显著的相关;而母亲拒绝否认与工读生强迫症状、偏执、抑郁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都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12]。

    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也有显著影响。父母对青少年儿童采取“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其自尊发展,提高自尊水平;相反,父母采取“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地阻碍青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降低其自尊水平[13]。

    父母在家庭中属于2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子女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父亲在独立性、自信心、社交能力、智力发展和社会规范等社会发展性、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对子女有重大影响;母亲则在情感、处事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对子女有重大影响[14]。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案例组还是对照组,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均存在分歧,与赵汗青[15]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但差异的趋势基本一致,即2组父母在情感温暖与理解上都是母亲高于父亲,说明母亲给予子女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多,2对子女的干涉更多些,对子女的拒绝否认而更多。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适当差异可以起到一种互补作用,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但如果差异过于显著,会使子女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产生神经质行为甚至产生问题行为[16-1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不良的教养方式与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有一定联系。因此,预防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要从青少年的父母和将成为父母的人们做起,倡导正确的教养方式:家长应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对子女多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是专横、权威、独断,更不应是放纵、溺爱、百依百顺的;家庭内部要建立起平等互爱、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的关系,使家庭成员对生活的态度趋于一致,减少家庭的矛盾,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多施加正性的情感,多沟通引导, 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从而尽量减少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发展。

    4 参考文献

    [1] ETIENNE GK, LINDA LD, JAMES AM, et al.世界暴力与卫生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

    [2] 吕永富,胡麟,宗瑞锦,等.暴力性伤害研究概述.疾病控制杂志,2006,10(6):600-603.

    [3] 李树青.青少年行为形成的家庭根源及防治措施.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1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7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