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1993072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刘春艳,王鑫强,刘衍玲
第1页

    参见附件(1221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分化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31名大学生,采用自我分化问卷(DSI-R)和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进行调查。结果 情绪反应、自我位置、与他人融合、自我分化与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43,0.231,0.145和0.237,P值均<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是生活满意度的主要预测因素,能联合预测生活满意度9.4%的变异量。结论 自我分化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关键词】 自我评价(心理学);生活质量;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56-02

    自我分化主要体现在内心层面和人际层面2个方面上[1]:在内心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或者受理智支配还是受情感支配的能力;而在人际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在与重要他人的关系中同时体验到亲密和独立自主的能力[2-3]。国外研究表明,自我分化与社会焦虑、人际关系、心理适应、心理健康等都密切相关[4]。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人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主观幸福感的核心指标,同时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积极指标[5]。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日益认知到积极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性[6]。因此,本研究针对大学生群体,探讨自我分化与积极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提供实证依据和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匹配文理科、整班施测的方法,随机选取某高校36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31份,有效率为91.4%,其中男生146人(44.1%),女生185人(55.9%);文科生138人(41.7%),理科生193人(58.3%)。

    1.2 方法 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的量表包括:(1)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修订版(DSI-R) 。该量表由吴煜辉[7]根据Skowron和Friedlander的自我分化量表而修订,包含27个项目,分为情绪反应、自我位置、情感阻断、与他人融合4个维度。得分越高,自我分化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7。(2)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该量表由Huebner编制,共7个项目,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采用Likert 6点量表记分,对其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作出评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8],该量表在本次测验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7。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3.0处理和分析数据,主要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自我分化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表1显示,自我分化总分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从自我分化的各维度来看,除情感阻断因子之外,自我分化其他3个因子均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

    2.2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以自我分化的4个因子为预测变量,生活满意度作为效标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我分化中的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其多元相关系数为0.307,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094,即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能联合预测生活满意度9.4%的变异量,此决定系数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说明自我分化对生活满意度有直接效应,见表2。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分化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说明当个体有能力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情绪化反应较少,能够妥善处理“我”的位置,清晰地界定自我感,能够正确把握自己重要他人之间的距离,则其对生活状况的评估水平也较高。该研究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即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个体,具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9]和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2]。这种能力可能促使个体选择理性适宜的行为,抑制不适宜行为,出现心理问题和人际冲突的较少,显示出高水平的心理幸福感和人际幸福感。这些研究也均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Bowen的理论观点[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情感阻断与生活满意度无显著相关,可能表明大学生与重要他人的关系过于疏离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并不明显。

    研究还发现,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对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首先说明在个体能够平衡理智与情感的关系时,就有能力对环境刺激做出稳定的情绪反应,既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和自发性行为,同时也能自我克制且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因此有能力抵制情感冲动对自身的伤害[3],则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其次,个体在人际关系中能够清晰地界定自我感,即便在压力情境下也能够坚持自己立场,相对于不良分化水平的个体,出现更少的心理和人际问题,则生活满意度较高。本研究结果与Skowron等[10]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情感阻断和自我位置会影响幸福感,个体无法在人际中清晰地界定自我时,往往采用情感阻断以保持自我感,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敏感而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这可能与中西文化背景有关,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

    4 参考文献

    [1] SKOWRON EA, FRIENDLANDER ML.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inventory: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ation. J Couns Psychol, 1998(45):235-246.

    [2] SKOWRON EA, DENDY AK.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and attachment in adulthood: Relational correlates of effortful control. Contemp Fam Ther, 2004,26(3):337-357.

    [3] 易春丽,钱铭怡,章晓云.Bowen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简介.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53-55.

    [4] 吴煜辉,王桂平.国外自我分化研究述评.医学与社会,2008,21(1):44-4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