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1993049
北京市海淀区9~14岁儿童营养过剩和血压偏高关系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杨巧玲,刘淑娟,安 康,方新林
第1页

    参见附件(1277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海淀区营养过剩小学生的血压异常情况,探讨儿童期营养过剩与血压的关系,为开展小学生成年期疾病的预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整群抽取海淀区14所小学所有四~六年级超重、肥胖学生进行血压测量。结果 营养过剩学生中,血压偏高总检出率为53.9%,其中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51.9%和58.4%;超重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28.5%和43.1%,肥胖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64.3%和63.9%。结论 超重及肥胖与血压偏高关系密切,并且肥胖儿童血压偏高率均明显高于超重儿童。

    【关键词】 超重;肥胖症;高血压;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73-02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持续快速增加,在全球范围内接近1/10的学龄儿童超重,其中1/4肥胖;伴随肥胖而来的不仅是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增加和低龄化,而且呈现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超重肥胖儿童人群聚集的特征。因此超重、肥胖、血压偏高等常相伴存在,不仅正成为少年儿童的重要流行病,也是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成年期疾病的危险因素[1-3]。我国经济发达大城市的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在近20 a间上升了4~6倍,呈现较发达国家流行早期更迅猛的特点[4-5]。为了解海淀区营养过剩小学生的血压异常情况,探讨儿童期营养过剩与血压的关系,做好海淀区小学生成年期疾病的预防工作,笔者对海淀区2009年参加体检的14所小学的1 506名9~14岁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海淀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对全区所有小学生进行了体格检查,同时对四~六年级的超重、肥胖学生进行血压测量与监测。整群抽取其中14所小学中所有四~六年级超重、肥胖学生的测量资料进行分析。受检超重、肥胖儿童共1 506名,其中男生1 042名,女生464名;年龄为9~14岁。

    1.2 方法

    1.2.1 身高、体重的测量与评价 身高用立式身高计测量,精确到0.1 cm;体重测量用杠杆式体重计,精确到0.1 kg;采用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使用的“中国儿童超重和肥胖体质量指数筛查分类标准”。

    1.2.2 血压的测量与血压偏高的判定标准 血压用台式血压计测量,测受试者坐位安静状态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测量时右上臂与心脏同一水平,袖带宽度为上臂长度的2/3;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1 min并抬高右上臂5~6 s,相邻两次读数之差不超过4 mm Hg,取后2次读数的平均数为受试者的血压值。

    采用根据1985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压调查值制定的年龄血压参照值为儿童血压的参考标准。凡收缩压和(或)舒张压超过同龄人群的P95者为筛查性血压偏高(以下简称血压偏高)。

    1.2.3 质量控制 参加测试的工作人员均具执业医师资格并经统一培训上岗,固定各测量人员的测量项目。统一血压计和袖带并每周校对1次。由具副主任医师资格的专人随机抽取5%的测试资料进行复检,一致率要求达到96%以上。

    1.3 统计学分析 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录入测量数据,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过剩对血压的影响 在1 506名营养过剩学生中,超重482名,占32.0%;肥胖1 024名,占68.0%。

    在所有营养过剩学生中,血压偏高共812名,总检出率为53.9%,其中男生541名,女生271名,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51.9%和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5,P<0.05)。

    超重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28.5%和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6,P<0.05);而肥胖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64.3%和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05)。

    超重和肥胖男生血压偏高的检出率(28.5%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39,P<0.01),肥胖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明显高于超重学生;女生在超重和肥胖时血压偏高的检出率(43.1%和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60,P<0.01),同样说明肥胖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明显高于超重学生。见表1。

    2.2 不同年龄学生营养过剩对血压的影响 见表2。除14岁以上组外,各年龄组中肥胖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均高于超重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862,31.701,42.808,18.741和4.546,P值均<0.01)。另外,在各年龄组中,以11岁组的χ2值最高,表明此年龄段学生的血压最易受营养状况特别是肥胖的影响。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早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成年人群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并且由于高血压的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使之成为国人疾病负担最重的慢性病之一[6-7]。近年来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可追溯到包括儿童时期的生命早期,因此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对高血压易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对预防成人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有重要意义[8]。

    研究结果显示,海淀区9~14岁营养过剩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偏高检出率为53.9%,而且无论在男生还是女生中,肥胖儿童血压偏高率均明显高于超重儿童。提示超重及肥胖与血压偏高检出率关系密切,二者已成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因素,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合[9-11]。必须指出的是,超重、肥胖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如此之高可能与笔者所采用的儿童血压筛查参考标准有关。

    研究结果还显示,超重时女生较男生更易发生血压升高,而肥胖时血压升高无性别差异,与Genovesi及欧风荣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12-15]。其原因可能与女生生长发育高峰早于男生,而9~14岁时大多数女生处于血压增长高峰有关。另外, 本研究结果表明,11岁儿童的血压最易受营养状况特别是肥胖的影响,其原因同样与该年龄组儿童所处的生长发育特性相关,与Ferreira等[9]研究不同。可能与不同的种族、生活习性及发育状况等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血压持续升高不仅会导致成年期高血压的发生,而且还是许多成年期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及癫痫等的高危因素。对血压持续偏高儿童的医学监测发现,除了常伴有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及血浆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代谢异常外,还可见血管、心脏及肾脏轻度受损的表象如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等[1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7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