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学·下半月》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3696
提防药物性结肠炎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家庭医学》2010年第4期
     药物性结肠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药物致病性疾病,易发生于老年、体弱和重病患者,一般都是在用药过程中发病,也有少数是停药后发生。从用药到发病,短的仅数小时,长者可达数月。其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停用药物,卧床休息,适量补充水和电解质,即可痊愈;重者腹部绞痛剧烈,腹泻频繁,甚至发生肠穿孔,导致脱水、休克,必须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药物性结肠炎以抗生素引起者多见,尤其是大剂量或合并使用洁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时,常常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使梭状芽孢杆菌等非致病菌大量增殖,引起伪膜性结肠炎。此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排黏液样便,白细胞增多。有时也会导致一些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得以繁殖,释放大量毒素而导致结肠炎。有的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红霉素等,有收缩血管作用,易造成结肠局部缺血、缺氧、坏死、溃疡而出血,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肠炎,其症状以腹痛、腹泻、排血性便为主。

    此外,非甾体类消炎药消炎痛、丁苯丙酸、联苯丁酮酸等,可抑制前列腺素生成,使结肠局部前列腺素缺失,细胞防御功能下降而发生结肠炎;女性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有促发血管闭塞性疾患的副作用,除可引发血栓性静脉炎、中风以外,也可能导致肠道血管闭塞,引起缺血性结肠炎,出现腹痛、血性腹泻等症状;抗癌药物可能造成消化道黏膜损害,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结肠炎症状。其他药物如甲基多巴、氟脲嘧啶、甲氰咪胍等,服用不当也会引起结肠炎。

    预防药物性结肠炎,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在使用上述药物时,若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陈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