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342900
婴幼儿血管瘤药物治疗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王冰玲 王继华 伍尚敏
第1页

    参见附件。

     2.2.2用药方法: 贺晓伟等[9]应用沙培林注射治疗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经青霉素皮试阴性后,以1KE(KE为沙培林的单位,1支沙培林为1KE)沙培林溶解在5~10mL生理盐水中,多点注射于瘤体内,1次注射总量不超过2KE,注射后需局部压迫15~30min。注射2周后如仍有残留肿瘤,可追加注射。

    2.2.3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红肿、低热、注射部位局部灼热,肿痛感及胃肠道反应等症状,一般认为是无菌性炎症造成的。偶见白细胞减少及肺炎样症状,需定期胸透及查血常规。

    2.2.4小结: 沙培林治疗海绵型血管性病损的不良反应小,对造血和免疫功能无损害,对肝肾功能无损伤,瘤腔注射方便,不溶血、不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发生硬化后形成疤痕的机会小。目前国内有关沙培林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报道相对较少,国外学者对沙培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具有十分明显的抗肿瘤作用,预示其应用将愈来愈广泛。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沙培林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领域中的前景将十分广阔。此外沙培林还可与激素或者平阳霉素联合应用,可起到更好的效果。

    3硬化剂

    3.1消痔灵

    3.1.1作用机制: 消痔灵既往多用于肛肠科治疗痔疮,它的主要成分由中药五倍子(柔酸)、明矾(硫酸钾铝)、枸橼酸钠、低分子右旋糖酐、甘油和三氯叔丁醇等成分组成,具有较强的收敛和致炎作用。瘤体局部注射消痔灵后迅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红细胞凝集,蛋白凝固血栓形成,使局部血管产生无菌性急性炎症,因而导致管腔闭塞,阻断瘤体的营养供给,使组织纤维化,达到治疗的目的[10]。

    3.1.2用药方法: 碘伏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取精制消痔灵液,用1%奴夫卡因(用药前做奴夫卡因皮试,阳性者可改用利多卡因)或2%利多卡因配制成1:1浓度,用5ml注射器,5.5号针头,沿血管瘤边缘进针,直至皮肤肿胀、苍白为止一次注射5~10ml小儿不超过10ml,针头拔出后,同时注射点用棉球压迫数分钟,至不出血为止。每隔15~30天注射1次,平均注射4次(2~6次)[11]。

    3.1.3不良反应: 局部肿胀、表皮萎缩、色素沉着、硬结等。

    3.1.4小结: 该方法简便、安全、无痛,有效率72.2%.通过产生血栓,形成无菌性炎症,最终纤维化达到治愈。在皮肤较薄,瘤体表浅的部位如额部、眼睑、颊部注射后由于中药颗粒的沉积,可留下明显色素沉着,影响颜面美丽,对较深部的瘤体如腮腺、口底无色素沉着,因此主张对于表浅的部位,最好不要行消痔灵注射,可改用其它药物注射,如平阳霉素,可取得较好疗效。

    3.2乙醇(无水酒精)

    3.2.1作用机制: 无水乙醇注入血管后,使内皮细胞收缩、脱落、表面变粗糙,血内蛋白质变性、沉淀,血细胞受损,开始凝集并进入组织间,改变血液流体力学性质,使血球、血浆和水分离,能直接穿透细胞,并经血管内皮之间开大的裂隙进入组织间,使组织细胞变性,血管内迅速形成微栓。由于上述的综合作用及动脉痉挛,血管很快闭塞[12]。

    3.2.2用药方法: 用10mL注射器抽取95%酒精,按0.5mL/kg使用,最大使用量5mL瘤体表面及周围皮肤消毒后,自瘤体边缘0.5cm的正常皮肤刺入,进入瘤体后将无水酒精注入血管瘤体内,以瘤体色泽变为苍白为度,瘤体较小的仅注射一个点,瘤体大的可选择2~4个点分次注射,7~10d/次,直至瘤体消失[13]。注射速度以保持前向血流且不出现返流为度。

    3.2.3不良反应: 局部注射无水乙醇可引起局部疼痛、肿胀以及炎症反应及神经性疼痛甚至永久性面瘫。当肿瘤位于表浅部位时,还可能导致口腔黏膜或皮肤溃烂坏死等。一次注射量超过30ml,可能导致血红蛋白尿。

    3.2.4小结: 酒精致血管阻塞的机理与红细胞舟滞、血液凝固、小动脉痉挛和血管内皮破坏使血管拴塞,瘤组织硬化,而后慢慢吸收消失。与其他注射剂相比,酒精疗效快,拴塞持久,是理想的栓塞剂。但无水乙醇对于血管的栓塞作用过于强烈,必须严格掌握无水乙醇的栓塞适应证和禁忌证。临床上常与平阳霉素或地塞米松瘤联合治疗体表血管瘤,而提高疗效。

    总之:硬化剂种类繁多,除消痔灵液、无水酒精还包括明矾5%鱼肝油酸钠、尿素、33%高渗氯化钠、50%葡萄糖、20%水杨酸钠、50%奎宁乌拉坦、沸水、卜四烷基硫酸钠等。硬化剂治疗适用于颜面部、较局限小范围的血管瘤、不宜手术及术后严重影响外观者;另外硬化剂注射常作手术前的辅助治疗,缩小病变减少术中出血,或作为手术、激光治疗后的辅助措施,对残留病变进一步治疗。硬化剂注射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病变范围广泛或较高流速的脉管畸形在瘤腔内注射药物之前,进行栓塞治疗或选择性结扎与病变相关的血管,或病变周围缝扎阻断血流,可以增加药物的局部浓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疗效。

    4普萘洛尔

    4.1作用机制: 2008年,Leaute-LabrezeC等[14]在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出生后不久的婴儿心脏病时,意外发现2例婴儿所患血管瘤颜色变浅、范围缩小。然而,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推测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比较公认的治疗机制可能是以下几点:⑴对局部血管的收缩作用:在治疗前期,如用药24h后瘤体颜色变浅,触诊质地变软,可能系血管收缩的原因。通过降低NO释放收缩周围血管,减小瘤体体积,该过程较为迅速[15]。⑵抑制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表达:血管瘤的形成是血管生成无节制或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不平衡造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血管瘤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16]普萘洛尔通过下调Raf/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通路,减少bFGF和VEGF表达,促使血管瘤进一步消退[15]。⑶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普萘洛尔可能是通过对抗Glut-1受体或作用其他未知通路,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促进瘤体消退[17]。⑷抑制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及MMP-9的分泌:在体外培养的高表达β2肾上腺素受体的人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加入普萘洛尔后,体外血管生成大幅度减少,显著降低MMP-9分泌,提示普萘洛尔可以抑制人脑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和MMP-9分泌,从而抑制血管瘤生长[18]。⑸作用G-蛋白信号等通路:B-肾上腺素受体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GPCR),研究发现肾上腺素及普奈洛尔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有影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22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