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718518
依达拉奉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防治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袁文 郭塨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14d。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病死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5.71%(2/35),对照组为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为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依达拉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59-01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90%,一旦发生往往难以逆转,造成继发缺血性脑损害,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死或病残的主要原因[1]。脑血管痉挛多发生在出血后第1~2周,早期予以防治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依达拉奉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0例,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 或MRI证实确诊;(2)无心、肝、肺、肾等严重躯体疾病,排除精神障碍、脑疝或深度昏迷;(3)患者或家属要求保守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0~79岁,平均(4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