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72096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药物与人》2014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018-02

    近年来,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已突破传统“阴虚燥热”之说,出现了许多新观点,如气阴两虚论[1]、气虚论[2]、脾胃论[3]、肾虚论[4]、肝郁论[5]、血瘀论[6]、痰湿论[7]、毒邪论[9]等,极大地促进了糖尿病中医治疗学的发展。兹将本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辨证论治研究

    中医辨治消渴的传统方法是以上、中、下三消划分为纲要的辨证治的体系,如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即是如此。但许多学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单纯依据“三消”论治方法治疗,难取得满意疗效。因此,相继提出了许多新的辨证分型方案。

    1.1 从气因阴阳分型论治 祝谌予将糖尿病分为四型,即阴虚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型。气阴两虚型以降糖方(玄参、生地、麦冬、党参、五味子、茯苓、牡蛎、苍术、黄芪、葛根、山药、丹参)为主;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抗自身免疫I号方(木香、当归、益母草、赤白芍、川芎)为主方,疗效满意[9]。郭庆贺用系列中药治疗Ⅱ型糖尿病3000例,气阴两虚型用降糖合剂Ⅰ号(太子参、山药、茯苓、山萸肉、枸杞、黄芪、白术、甘草);阴虚化热型用降糖Ⅱ号(石膏、知母、麦冬、生地、山栀、黄连、龙胆草、山药);阴虚型用降糖Ⅲ号(山药、黄柏、知母、五味子、龟版、桑螵蛸);气阴两虚兼瘀型用降糖Ⅳ号(即降糖Ⅰ号加丹参25g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