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 2010年第4期
编号:12038516
印度人与茶的旷世缘份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0年第4期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为第二大的人口大国。全国有400多种语言,印地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境内北部为山地,平均海拨4000米以上;中部是平原,南部为高原,平均海拨约600米。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是传统农业大国。主要农品产有稻米、小麦、甘蔗、黄麻、茶叶等;畜牧业居重要地位、牛饲养量世界最多;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印度茶叶的起源

    1778年英国的植物学家约瑟夫宾(Joseph Bank)对印度的茶做田野调查后,向东印度公司报告,在印度西北部的气候产的茶叶是最捧的,因数量不多,英国人弄不清楚该地区的孟加拉国人,茶的茶种子是来自中国的。

    1823到1831年东印度公司的查理布什决定在阿萨姆大规模生产茶,种子是英国在加尔各达植物园区,研究出来的新品种,但由于东印度公司握有中国茶的海外专卖权,利润可观。因此不急于投入资金,生产印度茶。

    直到1833年东印度公司,丧失专卖权,惊动了当时印度的英国总督威廉宾迪克爵士授权东印度公司的查理,立刻着手进行,阿萨姆的茶园生产事宜。但由于不确定,当地的茶品种的质量,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决定,委由秘书长弋敦亲往中国购买了8万棵中国茶种。先运到加尔各达的植物园区确认,查理同时在阿萨姆整地,建造制茶农场和工厂旧有的茶叶就地改良,称为黑茶(BlackTea)。老查老谋深算,很快的取得制茶的三味了。

    阿萨姆的茶园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工人常遭到当地野生动物,孟加拉国虎、豹的攻击,破坏茶园,最后以点灯来吓阻这些野生动物,大规模的茶工业才得以启动。

    意外的本地的阿萨姆黑茶,长得非常茂盛,质量出奇的好,而中国移植的品种或许水土不服,还在为生存奋战时,本土阿萨姆茶1838年已送到英国。在1839年初的拍卖会上,倍受好评,价格节节高涨,并数度赢得最佳质量大赏。

    阿萨姆最成功的创始地巴拉马普查村落,东印度公司逐步在附近扩充茶园,建立生产基地,喜马拉雅山下的大吉岭,是他们的首选。在1850到1857年之间在大吉岭总共扩充了60到70公顷的茶园地。中国来的品种,终于在大吉岭西边海拔2500~6000公尺的高地,得以存活。

    世界最大产茶国

    印度和茶叶有缘。茶叶一经传入印度,很快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茶叶这种天然饮料不仅大量出口,而且也很快受到当地广泛欢迎并且成为生活必需品之一。正因为如此,经历了一段相对原来并不很长的时期,20世纪初叶印度已经发展为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90年代以前同时是世界最大茶叶出口国),一直延续至今。世界上将近三分之一的茶叶产在印度。

    印度的地理环境适合茶树生长,茶叶产区分布很广——从东到西,由北到南都有,按地理可分南、北两大区。全国22个邦均生产茶。产量以北部为主占35%,南部占25%,其中北印的阿萨姆和大吉岭,南印的尼尔吉里等地区或以数大或以质优而闻名于世。阿萨姆是印度最大茶区,产量约占总产50%以上。

    印度几个主要产茶区的茶叶各有其特点——阿萨姆茶的茶汤醇厚、味浓:大吉岭茶以其独特的幽雅香气被称为“茶中香槟”;尼尔吉里茶味鲜爽甘甜,香气清新,被誉为“拼配商之梦”。印度许多茶叶质量优良而稳定,其中大吉岭茶更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优质茶,世界市场中佼佼者,过去和中国祁红并列可卖最高价。但是产量较小,通常只占印度茶叶产量3%左右。

    印度茶叶生产从无到有,很快得到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印度茶叶产量是不断增加的。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印度茶叶产量增加6倍,而出口量仅增加60%。这说明印度茶叶市场是一个以内销为主的市场,印度的茶叶消费随印度人口的增加而增加,茶叶在印度早已不是一般的饮料,而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其重要性大大超过咖啡。印度茶叶消费量过去长期以来每年增加2%左右,20世纪的最后几年已发展到每年增加5%左右。茶叶增产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印度产茶茶类基本为红碎茶CTC,另生产少量绿茶。印度多年计划扩大绿茶生产,在绿茶消费主要市场是中国茶茶竞争对手。但因其品质及消费者习惯等原因,印度绿茶迄今未能扩大销售。

    印度茶叶贸易的主要方式是拍卖。印度政府规定,75%左右的茶园所产茶叶必须通过拍卖进入市场。印度茶叶出口通过拍卖的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高达85%左右。

    新世纪开始以来有迹象表明,印度茶叶界虽面临不少问题,但正在采取种种措施力求进一步发展。

    印度的茶俗

    印度人民喝奶茶的习惯是从西藏学到的。在西藏饮茶与佛教相结合。喇嘛诵经用喝奶茶来提神醒脑,所以信佛教的印度人也纷纷仿效。

    香料的风味,红茶的浓度,甜蜜的砂糖以及牛奶调和而成的茶,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料。当地人习惯把茶叶,牛奶和砂糖,一起放入锅子里熬煮,过程中会加入肉桂、豆蔻、丁香、茴香、姜等香料调味,并尽可能煮成很浓的状态,才认为是好喝的。印度气候炎热,但人们偏尝饮热热的红茶,有些人仍照传统,把茶倒入茶托之后,将就着茶托喝茶,那就会比较凉快。“香料印度茶”也叫“印度拉茶”,主要是因为它里面放有马萨拉调料。冬夏皆宜,冬天饭后热饮,更有助于暖身。

    印度人传统饮茶方式较特别,绝不用左手递送茶具,因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厕所的。

    在印度北方的家庭里,也有“客来敬茶”的习俗。客人来访时,主人先请客人坐到铺有席子的地板上面,然后给客人献上一杯加了糖的茶水,并摆出生果和甜食作为装点。客人接茶时,不要马上伸手接过,而要先客气的推辞,并连声“谢谢”,当主人再一次向客人献茶时。客人才客气接过,然后一面慢慢品饮,一面吃茶点,表现得彬彬有礼,营造出和谐的气氛。

    印度人的茶哲学

    印度的阿禾姆达巴城有一个名为“幸运茶室”的地方,在那里,人们喝茶,聊天,说笑,与其它茶馆没有两样。而奇怪的是,那间茶馆里摆放着一些棺材,客人就置身于棺材中间品茶。有些人惧怕那些棺材,不敢前往,可是一旦他们去过一次之后,就忍不住常常想去那儿喝茶。这些奇怪的棺材使“幸运茶室”得以闻名于阿禾姆达巴城乃至整个印度。

    为什么要在茶室里布置些棺材呢?就是一位慕名前往“幸运茶室”喝茶多次的人也很难说出其中的原由,他说他只是被那里的神秘气氛一次次地召唤。

    也许人们会觉得,世间再也没有比阿禾姆达巴城的“幸运茶室”更为标新立异的茶室了。其实,最新潮最时尚的元素里,可能正浸润着最传统最拙朴的因子。如果我们读过哲学大师蒙田谈论死亡的篇章,或许就能理解“幸运茶室”里那些棺材的意味了。一个名为“幸运”的地方,却让我们直面棺材、正视棺材这个象征着死亡的恐怖意象,其悖论之处正是蒙田哲学的奥义所在。

    蒙田告诉我们,死亡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饮食起居中,它是我们每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所必须面对的。死亡。如同我们看到夕阳落下、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那样自然而然。如果我们能够不惧怕于想象死亡和体验死亡,如果我们对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和变故都能泰然处之的话,那么,我们就能真正领悟到生存的快乐和意义所在。人要学会“向死而生”,在对死亡的逼视中感谢我们还平安幸福地活着。

    也许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将阿禾姆达巴城的“幸运茶室”里那些棺材和“幸运”二宇联系起来。那些隐含着死亡气息的棺材让喧嚣浮躁的都市人的心安静下来,让他或者她在一种近乎宗教般虔诚的心境中凝视手中的一杯清茶。

    从缓缓游动的茶叶问,品茶人谛听到了一种来自远古的声音,那声音如此寂寥如此素朴,它轻轻地拨弄着品茶人的心弦。或许就在这一刹那,他或者她被那弥漫在舌尖之上的苦涩的余香所感动,于是,都市生活中的一切哀伤和失意、躁动和不安顷刻之间都隐匿了,品茶人终于从纷繁复杂的外在世界回归自己的内心,回归到那原本期待恬淡与宁静生活的内心。在这一时刻。死亡——茶——生命之间获得了某种神秘的关联。“幸运茶室”里的棺材,让人在对死亡的想象中获得一种极致的生命体验。一种被救赎的宗教般的感恩情怀。

    实际上,那些棺材在“幸运茶室”中就是按照伊斯兰教的风俗布置而成的。如果我们了解更多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个看似新潮怪诞的构想其实正是吸取了一些古老的宗教文化养料。在历史上,有些部落和民族,他们就有着这样的文化崇拜:即在一些大型的狩猎或庆功宴上,待众人饮到酣畅处时,一具尸首或一副棺材会被抬到宴会上来,于是,全场肃静,一起瞻仰它们,等到仪式完毕之后才继续欢饮。尸首、棺材是要让人们在欢乐的时候警醒:死亡时时刻刻都在逼迫我们,那么,幸运地活着的人们又该怎样珍惜自己倏忽即逝的生命呢?这种远古的宗教仪式昭示着最古拙最朴素的生命哲学。, 百拇医药(骆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