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16067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病原菌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李 楠 林红伍 韩 力
第1页

    参见附件(194KB,2页)。

     【摘要】 目的 分析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病原菌,有效的预防及早期有效治疗,尽可能避免COPD的急性发作,并延缓病情的发展。方法 将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因COPD急性发作而收治到呼吸内科的患者共52例,进行痰培养及血常规检查。结果 52例患者中,草绿色链球菌+黄色奈色菌的37例(平均年龄77.9岁)占71.2%,草绿色链球菌+黄色奈色菌+白色念珠菌的3例(平均年龄76.3岁)占5.77%,死亡3例(其中2例为草绿色链球菌+黄色奈瑟菌,1例为肺炎克雷白杆菌)。结论 我们不但要重视致病菌,也要重视条件致病菌对这个群体的危害性。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病;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病程进行发展、反复发作、致残率较高、危害较广的一组疾病。气候的变化及上呼吸道感染可使COPD急性发作,且病情可进一步加重,如能掌握COPD急性发作期的原因菌,有效的预防及早期有效的治疗,避免COPD急性发作,并可能延缓病程的进展。本文将2004年冬季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病原菌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因COPD急性发作而收治到呼吸内科的患者,共52例,平均年龄71.33岁,男29例,女23例。

    1.2 方法 上述患者于住院次日开始连续3 d,每日晨起用生理盐水漱口至咽部3次,咳痰1口,直接吐入无菌的1次性痰盒送验。将标本分别种植在血平板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在37℃条件下,经24 h后,放入“阳光半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做鉴定,并于入院后12 h之内做血常规检查。

     2 结果

    52例中,草绿色链球+黄色奈色氏菌的37例(平均年龄77.9岁),占71.2%,草绿色链球菌+黄色奈色氏菌+白色念珠菌的3例(平均年龄76.3岁),肺炎克雷白杆菌共3例,产酸克雷白杆菌2例,大肠埃希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粪肠球菌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例;血白细胞增高25例,白细胞计数正常而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的3例;死亡3例,(其中2例为草绿色链球菌+黄色奈瑟氏菌,1例为肺炎克雷白杆菌)。见表1。

    表1 COPD急性发作期原因菌及其临床特征(略)

     3 讨论

    COPD病变可累及各级支气管,造成黏膜上皮纤毛倒伏,甚至脱失,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上皮再生时,杯状细胞增多,并且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黏膜免疫相关基因Bdefensin1蛋白酶是气道上皮的重要防御因子,它参与了气道上皮的初始免疫和继发免疫,因此黏膜的免疫也可做为宿主相关的易感因素,Bdefensin1可直接抗G+菌、G-菌、真菌和病毒,COPD患者Bdefensin1外显子1上的三个突变位点的基因分布频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或许是因氨基酸变化导致蛋白结构改变、功能丧失,容易发生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1]。呼吸道的各种防御机制(包括物理性防御、体液性防御、细胞性防御、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和淋巴因子)使入侵的病原菌能有效地被清除。定植的细菌成称为“正常菌群”,定植首先是病原菌与之接触的组织之间的界面,尤其是黏膜表面的黏附[2]。黏附是定植和其后可能发生感染的第一步,细菌黏附宿主组织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消弱宿主抵抗力,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或免疫损害宿主作为继发性或机会性病原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COPD急性加重诱因中细菌、病毒感染占很大比例,且潜伏的病毒感染可放大细菌感染造成的炎症,加重肺组织的破坏[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牵头的中国城市****获得性肺炎(CAP)病菌谱调查(中期报告),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莫拉卡他菌等苛氧菌占70.8%[3],统计证明COPD急性加重的诱因中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占较大比例。近年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增多趋势,如铜绿假单孢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及枸橼酸杆菌等。据研究COPD患者气道中常有细菌定植,这些患者急性发作更频繁,气道炎症更重,病情进展更快,流感嗜血杆菌的定植似乎尤其重要。及时治疗感染加重是适当的,然而没有证据支持更积极地根除细菌的治疗策略[4]。COPD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病程长,年龄大,反复发作是本病的特点,在急性发作期易发生呼衰和心衰,积极控制COPD的急性发作十分重要。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各种细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另外,缓解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能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二重感染以及耐药性不断增加,清除这部分COPD气道中的定植菌,对控制部分的反复发作是有益处的[5]。本文所分析病例,其病原菌大多数为草绿色链球菌+黄色奈瑟球菌,就其致病性上并不低于致病菌,临床病情较难控制。高龄本身就可增加对病菌的易感性,再结合COPD的病理生理基础,气道中的定植原生菌,在机体抵抗力减低或/和外界的上呼吸道病毒的作用下,造成COPD急性发作。目前,COPD急性发作期,痰培养+药敏已广泛应用,但是,我们重视的是那些“致病菌”,“药敏”也只针对致病菌而做,对那些“条件致病菌”不够重视,在COPD急性发作期中,其相当一部分的病原菌,是条件致病菌,对COPD患者,从预防到治疗,如何取得控制疾病发展的结果,如何控制COPD患者气道中的原生菌,减少急性发作,控制急性发作,是我们从事抗感染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周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6:378380.

    2 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39441.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12:858861.

    4 Patel I S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bacterial colonisation and the frequency,character,and sevenity of COPD exacerbations.Thorax,2002,57:759764.

    5 黄铁群,张桂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治疗分析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04,7:1 0781 081.

    作者单位: 300250 天津市第三医院呼吸科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