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160725
海上急诊患者的救护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于小漪 汤日晓 刘云凤
第1页

    参见附件(94KB,1页)。

     随着沿海渔民出海作业的增加,海上急诊患者也随之增多,现将我院近年来海上救护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2000年1月我院共行海上救护180例,占急诊患者的的20%,均为男性,年龄18~56岁,平均35.6岁。病因多种多样,其中以四肢骨折最常见为80例,鱼舱混合气体中毒45例,胸腹损伤18例,颅脑损伤15例,食物中毒10例,酒精中毒2例,河豚鱼中毒5例,心血管疾病5例。

    1.2 急救时患者情况 意识障碍35例,休克28例,呼吸障碍10例,有开放性伤口并活动性出血32例,死亡2例,其余为轻症患者。

     2 急救护理

    2.1 救护队的建立 海上患者多为渔民,急救知识欠缺,急救设备有限,再加上离陆地较远,患者多处在极度恐惧之中,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一定要克服困难、沉着应战,以冷静的态度和成熟的技术能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为海上急救建立秩序、奠定基础。

    2.2 抢救生命 应首先解决危及生命的紧急问题,对昏迷、缺氧的患者,应及时解决呼吸道的梗阻,保证氧气的吸入,使缺氧得到纠正。对有大出血、脱水及休克的患者,应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的稳定,在无血源的情况下,应用血浆代用品,以改善循环,增加心输出量。

    2.3 重点检查 经过短暂的紧急处理后,应及时做好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确诊病因,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张力性气胸、毒物中毒等合并症或并发症,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2.4 包扎伤口 海上救护患者的条件较差,要因地制宜、合理实施。开放性伤口或脱出的脏器要用无菌急救包或清洁的敷料及早包扎,防止污染加重,肢体出血较多的患者可采用加压包扎,并注意松紧适宜,且定时放松,防止造成动脉血流中断而引起肢体缺血坏死。

    2.5 骨折固定 现场急救中,脊柱骨折应卧硬板床,避免搬动,四肢骨折应尽快固定,以减轻疼痛、避免继发出血和加重损伤,对断离的肢体和大块组织,用无菌或清洁的敷料包裹,勿浸入液体内,最好放在4℃左右的低温环境下保存,随同患者送入医院留做再植。

    2.6 转运患者 患者经现场急救后,病情已趋稳定,应争取时间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最后的治疗。由于航行的缓慢及海上的颠簸,运送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搬运患者一定要轻柔敏捷,以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纵隔摆动、脊髓离断伤、再出血、空气或脂肪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在不加重病情和影响观察的情况下可适当应用镇痛剂。在到达医院前应电话通知医院,简报病情,特别是有成批患者时更要及时通报,院方可组织有关科室人员做好收治病员的准备工作。

     3 体会

    3.1 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海上救护不同于陆地救护,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虽然每次都是军舰或大型运输船只护送,但医护人员多有晕船症状,轻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重者出现周身无力,心慌气短,甚至无法从事救护工作。因此,要尽量选派无晕船或轻度晕船的护士,遇到有风的天气出发前口服抗晕船药,以减轻晕船症状。

    3.2 急救药品及物品准备齐全 海上路途遥远,接到急救电话后,一定要询问清楚,得知大体情况后,根据病因和受伤情况携带氧气枕、气管插管包、静脉切开包、负压引流包、心电监护/除颤仪、导尿包、输血输液器、骨折固定包等;急救药物、解毒剂、代血浆等。

    3.3 强化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 加强技术练兵和严格的组织管理是海上急救成功的前提。因船体颠簸摇晃,给各项操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医护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必须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随时处于紧急待命状态。

    3.4 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大多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往往表现为惊慌失措,迫切需要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甚至有过激行为。这时应采取先急后缓、先病危后一般的抢救程序。最好轻重分开,特别是对已死亡的患者应用床单遮盖并移至患者视线之外。救护中不但要重视急的救护还要重视急的心情,护士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以从容、镇静、急而有序的态度,训练精湛的技术给患者以安全感,赢得患者的信任。总之,海上急救的患者大多病情较重,在进行海上救护过程中,应做到反应快速,迅速而准确地对病情进行评估,保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支持,妥善处理创面与固定肢体,安全转运。同时要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单位: 264309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