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66016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12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陈 李 朱淼勇
第1页

    参见附件(257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使用。方法 总结12例27次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分析采集成功率、血液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12例共采集27次。其中1例采集1次;7例采集2次;4例采集3次;每次循环血量为121~198 ml/kg,平均159 ml/kg;每次采集时间210~386 min,平均287 min;采集过程顺利,每例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均>2.0×108/kg,CD34+细胞>2×106/kg,全部病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27次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8次,男1次,女7次,均为枸橼酸盐毒性反应;快速回输复苏后的造血干细胞,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方法可靠,平均2.2次采集可达到临床治疗要求。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MCS+血细胞分离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APBSC)移植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应用,已经代替自体骨髓成为高剂量化放疗后自体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1]。但生理状态下,自体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不能满足重建造血功能的需要, 所以采集到足够高质量的APBSC是移植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总结分析2002年至今12例患者共27次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经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19~57岁,平均40岁;体重53~70 kg,平均体重60 kg。急性白血病5例,淋巴瘤5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一般状态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 status,KPS)90~100分, 动员前接受化疗的周期数为4~6周期。

    1.2 方法

    1.2.1 采集前准备(APBSC动员):采用化疗联合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动员期间每日查外周血常规1次,当白细胞降至最低点的次日开始每天皮下注射rhGCSF 300 μg,直至APBSC采集结束前1 d。rhGCSF实际给药剂量均为300 μg·kg-1·d-1,以体重计算的rhGCSF中位剂量为5.00(4.29~5.66)μg·kg-1·d-1,开始给药的中位时间为化疗开始后的第11天(9~13 d),给药的中位持续时间为5 d(4~7 d)。

    1.2.2 APBSC采集方案:当白细胞恢复到5.0×109/L以上时开始采集APBSC,采集连日进行,使用MCS+型血细胞分离机(美国Haemonetics公司),采集的目标是单个核细胞(MNC)>2.0×108/kg,CD34+细胞>2.0×106/kg。

    1.2.3 采集后处理:外周血干细胞的冷冻保存于无菌环境下按4∶1加入造血干细胞低温保护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三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不需速率降温直接放入-80℃冰箱保存。

     2 结果

    2.1 APBSC采集相关数据

    2.1.1 采集过程中主要参数变化:见表1、2。表1 APBSC采集时白细胞(WBC)和ANC的变化检测时间(略)表2 APBSC采集时的血液学参数采集次序 (略)

    2.1.2 APBSC采集次数及采集的细胞量:开始采集的中位时间为化疗后第15(13~18)d,采集的中位持续时间为2.2(1~3)d。其中1例采集1次,7例采集2次,4例采集3次。见表3、4。 表3 每次采集的细胞数量采集次数(略)表4 采集的细胞总数采集次数(略)

    2.2 APBSC采集相关并发症

    27次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8次,男1次,女7次,均为枸橼酸盐毒性反应,属轻症状,仅表现为口周、脸部或手指发麻,伴有恶心呕吐1次,静脉补充钙剂后逐渐缓解。

    2.3 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

    全部病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快速回输复苏后的造血干细胞,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回输后12例粒细胞恢复至0.5×109/L以上的中位时间为12(10~14)d,血小板恢复到20×109/L以上的中位时间为11(9~15)d。

     3 讨论

    生理状态下,人外周血中只存在极少量的造血干细胞,不能满足重建造血功能的需要,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地动员进入外周血,并且能够有效地采集到足够高质量的APBSC是移植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GCSF刺激骨髓,能使之快速释放幼稚细胞到血液中,但这种情况维持时间较短[2],因此,应动态观察外周血中WBC、MNC和CD34+细胞数量等来决定最佳采集时机。曾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应在外周血白细胞恢复的早期即开始采集,这样可以采集到高质量的APBSC,国内有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若要采集到足够数量的PBSC,则需要将采集次数增加到4±1次[3]。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若等到外周血的白细胞恢复到5×109/L以上时开始采集,则可减少采集次数[4]。本组将APBSC开始采集的时间规定为白细胞恢复至5.0×109/L以上、中位采集2.2(1~3)次,明显减少了采集次数,节省了费用和时间,也减少了APBSC大量冻存及回输引起的二甲基亚砜对人体的毒性。

    目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以机采为主,MCS+是一种离心式断续采集血细胞分离机,根据血液各成份密度不同,离心杯中的全血被分为不同层面,较密的细胞成分移到离心杯外侧,较轻的成分移到中央,通过光电探测器探测各层面浊度不同来收集所需干细胞层面,即白膜层。可根据出红情况来设定并调整有关参数,既可减少血小板的丢失,又可收集到更完整的白膜层。本文每次循环血量为121~198 ml/kg,平均159 ml/kg。每次采集时间210~386 min,平均287 min;每例采集的MNC均>2.0×108/kg,CD34+细胞>2×106/kg;12例共采集27次,平均2.2次采集可达到临床治疗要求,说明采集效果满意。

    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时有发生,若不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将影响采集的顺利进行,甚至引起严重后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主要有术中即发的枸橼酸盐毒性反应、低血容量反应、发热反应及术后继发贫血、血小板减少、感染等,其中以枸橼酸盐毒性反应最为多见。这是因为抗凝剂中含有枸橼酸盐,当枸橼酸盐进入体内的速度超过机体代谢能力时,枸橼酸盐可螯合血液中的钙离子, 形成不能离子化的枸橼酸钙,引起血液中游离钙离子下降,引起中毒及低钙血症[5]。本文27次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8次,女7次,男1次,均为轻度枸橼酸盐毒性反应,经补充钙剂,调低全血流速,全血与ACD的比例降为(12~13)∶1等措施后逐渐缓解,不影响采集的顺利进行。

    静脉穿刺也是采集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由于肿瘤病人一般都经过多次化疗,血管受到一定的损伤,应注意选择适当的血管。MCS+血细胞分离机采用单针采集,如果患者肘正中静脉过细及弹性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的采集,可选择股静脉置管。本文12例中,肘正中静脉穿刺8例,2例股静脉穿刺,2例肘正中静脉穿刺采集失败后改为股静脉穿刺。采集结束后深部静脉均采用肝素封管,无局部不良反应发生。

    总之,提高干细胞移植成功率,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我们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满意,可满足临床移植治疗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金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河北医药,2004,26:221223

    2 Hoglund M,Smedmyr B,Bengtsson M,et al.Mobilization of CD34+ cell by glycosylated and nonglycosylated GCSF inhealthyvolunteersa comparative study.Eur J Haematol,1997,59:177183.

    3 石远凯.恶性淋巴瘤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2000,9:262265.

    4 Goldschmidt H,Hegenbart U,Haas R,et al.Mobiliz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progenitor cells with highdose cyclophosphamide (4 or 7 g/m2) and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Bone Marrow Transplant,1996,17:691697.

    5 田兆嵩主编.临床输血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1.

    作者单位: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中心血站业务科(陈李);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朱淼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