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66031
河北省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许永刚 韩占英 张艳波 张文增 张振国 赵宝刚 邓祖昆 张利
第1页

    参见附件(139KB,1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河北省自1951年以来出现过6次乙脑发病高峰,最高年发病率达21.56/10万(1969年)。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控制,现对河北省2005年乙脑疫情加以分析,为今后有效防控乙脑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蚊密度资料、疫苗接种资料来源于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资料来源于河北省统计局。

    1.2 方法

    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蚊密度监测采用电动吸蚊器法,以“只/人工小时”为密度指数,每月监测3次。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河北省1951年开始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乙脑列为应报告的病种。1950~1970年,河北省先后发生6次乙脑流行,分别为1956年(发病率12.34/10万),1963年(发病率18.10/10万),1967年(发病率15.60/10万),1969年(发病率21.56/10万),1970年(发病率13.74/10万)和1971年(发病率12.95/10万)。从1980年代开始,全省乙脑发病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到1990年代发病率已降到0.5/10万以下。2000年以后发病率降低至0.1/10万以下。2005年河北省共报告病例33例,较2004年(60例)下降了45%。发病率为0.048/10万,无死亡病例。

    2.2 地区分布

    对2000~2005年地区发病情况统计显示,发病较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的邯郸、沧州、衡水等地。2005年报告的33例病例中,邯郸市9例,衡水市9例,沧州市5例,廊坊市3例,保定市2例,承德市2例,唐山市1例,邢台市1例,秦皇岛市1例。无死亡病例报告。2005年河北省发病数居前五位的县(市、区)为:邯郸武安市、邯郸涉县、沧州泊头市、衡水桃城区、衡水景县。

    2.3 时间分布

    从发病季节看,发病主要集中在7~10月份,其他月份有少量散在病例发生,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

    2.4 人群分布

    2.4.1 年龄、性别分布

    2000~2005年全省乙脑发病仍以小年龄组为主,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全部病例的56.92%。2005年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全部病例的62.86%,男女比例为2.89∶1。

    2.4.2 职业分布

    2005年报告的33例乙脑病例职业分布为:学生占34.29%,农民占31.43%,散居儿童占28.57%,工人占6.7%。

    2.5 疫苗接种

    2005年4~5月份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15岁以下人群为重点的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疫苗种类为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2005年全省共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77.7643万人份,基础免疫32.9507万人份,第一针加强免疫8.9976万人份,第二针加强免疫25.8160万人份。接种灭活疫苗61.4496万人份,其中基础免疫19.5797万人份,基础2为15.8823万人份,第一针加强免疫14.0901万人份,第二针加强免疫10.4058万人份,第三针加强免疫1.4917万人份。

    2.6 蚊密度监测

    2005年分别在邯郸、沧州、衡水、秦皇岛和石家庄等5个市设立了蚊虫密度监测点。监测点全年共捕获蚊子2798只,其中淡色库蚊占78.41%(2194只),三带喙库蚊占9.76%(273只),中华按蚊占6.11%(171只),其他占5.72%(160只),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河北省2005年平均蚊密度指数为2.72只/人工小时,以7~9月份为高峰,与人间疫情基本吻合。

     3 讨论

    乙脑是由蚊虫为传播媒介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流行强度与气候地理条件(蚊密度、气温、降雨量)及人群暴露等因素有关,表现出地区性、季节性、周期性及儿童多发等流行病学特征[1]。20世纪70年代中期乙脑疫苗在我国大规模应用后,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河北省疫苗接种率的逐年提高,使乙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河北省乙脑发病率目前在全国属于低发省份之一。乙脑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80%~90%的病例集中在7~10月份。发病季节性可能与当地当时的气温、降雨量利于蚊虫孳生、利于乙脑病毒的增殖有关。乙脑的年龄分布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似,多为15岁以下儿童。但从近5年河北省人间疫情看,常年有病例发生且大年龄组也有发病,可能与人群隐形感染率的降低及临床诊断中存在误诊有关[2]。

    为有效地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我们认为应采取以预防接种及灭蚊、防蚊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是开展人群抗体水平监测,掌握人群隐形感染率的动态变化;二是开展对猪等乙脑病毒储存宿主感染率监测,预测乙脑流行趋势;三是对疫情较重的地区开展蚊虫密度监测,了解其消长情况。四是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卫生意识。五是大力进行环境治理,积极开展灭蚊、防蚊,消除蚊虫滋生地。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于梦九,王小根主编.传染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162.

    2 韩占英,张艳波,许永刚,等.河北省200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5,11:375377.

    作者单位: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许永刚、张利平);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韩占英、张艳波、张文增、张振国、赵宝刚、邓祖昆、齐顺祥、李琦)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