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4期
编号:12713774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孤独?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5年第4期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孤独?

     自2006年以来,社交网络开始成为很多人社交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有没有这样的时候:你感觉无聊和空虚,因而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看看朋友的新动态;或者是这样的时候:你浏览着朋友们在社交圈里发布的各种动态,反而觉得自己很孤单无助?

    驱动我们拿起手机的动力是孤独感。作为社会性动物,人天生需要归属感。归属感一部分来自令人满意的社会交往,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无法令自己感到满足时,他就会感到孤独。注意,我们在此强调了“令人满意”这个概念。这是因为,孤独感并非取决于社会关系的多寡,而在于其所能提供给人连结感的程度,是社会关系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在影响人们的孤独感。现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流行病”就是孤独感。无数孤独的眼睛在搜寻着外界的兴奋点。

    如今,与他人的交往有了更多的方式和选择。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社会交往机会增加,能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人;使交往跨越时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接入而进行社交;使建立关系的数量增多,只要“加好友”就算是多了一个可继续接触的朋友。人们依赖于这些网络来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交关系。那么,一个问题产生了:网络上这些新的社交机会是否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呢?这些便利条件是否在逐步“消灭”人类的孤独感呢?
, 百拇医药
    因网络而孤独

    早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初期,就有人关心网络的使用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1998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克劳特教授领导他的团队做了一个名为“家庭网络”的追踪研究。当时电脑和网络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进行“原生态”研究的条件。他们选取了一些家里没有电脑,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的家庭,给这些家庭提供电脑以及免费的上网服务。然后,他们定期跟踪这些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这个追踪历时3年。最后,克劳特声称,大量的互联网使用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包括线下社交圈的缩水和孤独感的增加。克劳特认为,由于现在的孤独并不能预测未来的孤独,也就是说我们明天的孤独跟今天的孤独并没有相关关系,因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人所增加的孤独感应该是来自对互联网的持续使用。这是因为互联网侵入生活,占用了原本可以进行线下会面的社交时间。此外,克劳特还认为,人们在线上建立的关系是“弱”的,无法跟线下的“强”关系相比,因而线上关系的质量不高。

    “因网络而孤独”,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为数不少,也获得了相当多的数据支持。克劳特在1998年做的研究可谓是“因网络而孤独”这个观点的先驱和最著名的研究。后来的一些研究延续了这样一种基本观点。例如,“取代假说”认为,我们对一种媒介的使用必然导致使用其他媒介的时间减少。因而,我们进行线上交流的时间增多,就会使得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减少。加上线上交流是“肤浅”的、间接的、缺少对对方真实表情和情感的感知(在网上一般只能通过文字交流),因而线上的关系在质量上并不能让人满意。这种假设认为用线上交流来取代线下交流会使得人们更加抑郁和孤独。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使用网络越多,那么生活满意度越低,而孤独感越高。人们使用网络越多,那么面对面交流就越少,一起出去逛街和吃饭的时间也变少。这些研究都支持这样一个观点:社交网络使我们更加孤独。
, 百拇医药
    因孤独而上网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我们是因为感到孤独才过多地使用网络。这是最符合我们常识的观点,因为我们能体验到,当自己感觉需要外界刺激时,就不自觉地增加自己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比如无意识地想去“刷”朋友圈。

    有学者提出一种“社交扩大假说”,指的是网上的社交能够通过提供更多交往的可能性而扩大人们的社交资源。这种假说预测人们在孤独的时候会渴望通过网络来寻找与人交流的机会,而社交网络平台无疑会帮助他们扩大自己的社交圈。那些性格外向的人不仅在线下朋友圈中如鱼得水,而且在线上也是非常活跃的。当然,每个人的社交圈大小是有限制的。比如,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朋友数量与某些脑结构大小有关。因此,如果外向者在线下发展的朋友圈或者社交活动强度尚未令其满意时,他会借助网络来继续扩大自己的社交关系网。

    还有学者提出一种“社交补偿假说”。这种假说认为那些在线下生活中缺乏社交资源的人能通过社交网络来结识更多人,从而补偿自己在线下社交圈的不足。例如,网络上交流往往是非同步性的,因而,我们在发送消息之前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考虑我们所发送的消息是不是符合礼节。甚至,人们会仔细思考自己说的内容是否有利于自己形象的建立。也就是说线上的交往给了人们一个从容地进行个人印象管理的机会。这种特点对线下社交困难的人来说是一种福音。比如,2014年9月发表在《网络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发现,人们在给领导或者其他比自己权力地位更高的人发邮件时,思考的时间更多。
, 百拇医药
    最后,还有一种关注人们如何使用大众媒体或其他交流工具来满足自己需要和欲望的理论——“使用与满意理论”。这种理论预测人们通过社交网络工具来满足自己在社会互动和关系方面的需要,从中获得乐趣。

    充满争议的孤独感研究

    “因网络而孤独”和“因孤独而上网”这两种观点至今亦存在争议,两方都获得了一些数据支持。2014年《计算机和人类行为》杂志上的一个元分析研究综合了一些关于脸谱(Facebook)用户的孤独感研究,对比了“脸谱导致用户孤独”和“孤独驱使人们使用脸谱”这两种模型。结果发现,多个研究数据更加符合后面这个模型。这支持了人们因孤独而使用社交网络的观点。他们认为是孤独感致使我们更多地使用社交网络,而不是社交网络使我们更孤独。

    但是,这篇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比如脸谱网站用户并不能代表所有社交网络用户。另外,关于脸谱用户的研究比较少,其数据规模不够大。最关键的是,虽然这是一个元分析研究,即能够综合多个单独研究来回答一个问题,因而结果比较有可信度和全面性,但是它仍然没法解决“谁是因谁是果”的问题。

    这两种争论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是因为目前的研究都是相关研究,而不是因果研究。比如,我们很难通过外力使得一群人孤独,然后观察他们是不是倾向于使用网络。“使人感到孤独”这种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即使能实现,在道德上也存在困境,因为研究者不能因为研究而损害实验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然而,越具有挑战的科学难题就越会激发科学家的探索热情,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社交网络与孤独感”的研究就会得出一个令各方满意的答案。

    【责任编辑】张小萌, http://www.100md.com(何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