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16期
编号:12710627
沧桑正道行:求索海外的华夏先民(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5年第16期
沧桑正道行:求索海外的华夏先民

     义净法师,河北涿县人,年15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20岁受具足戒。671年,义净由广州始发,取海路经室利弗逝(今苏门答腊岛)至印度,开辟了海上佛路。他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并前往那烂陀寺勤学10载,至苏门答腊岛游学7年,游历30余国。返唐时,义净携梵本经论400部、舍利300粒,则天皇帝亲临东门奉迎,敕住佛授记寺,成为举世闻名的四大译经家之一。

    唐代扬州人鉴真,早年在大明寺受戒讲律。日本孝德天皇大化革新,幕府派出一批批学问僧前往中国留学,并盛邀中华高僧东渡日本传法,他们相中了德高品贵、驰誉江南的鉴真。尽管鉴真于742年就应允赴日,但直至753年才渡海成功,中间几番曲折,令人叹惋。鉴真前4次出海都无功而返,第5次甚为悲壮。年逾60的鉴真随船队从扬州港始发,过狼山(今江苏南通),渡舟山,连遭狂风巨浪,迷航中漂泊至琼崖振州(今海南三亚)。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操劳过度,致使双眼失明。尽管如此,鉴真东渡扶桑的毅念仍未泯灭。753年,他在日本遣唐使的协助下,终于成功抵达日本九州南部的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儿岛秋目浦)。“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虚。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在日本期间大力弘扬佛学,成为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祖师,并将唐代社会文化传入日本。由其亲自设计并主持的唐招提寺,融汇盛唐建筑与造像艺术,堪称日本国宝。
, 百拇医药
    王玄策是最早以官员身份出访印度的使节。643年,擢升为朝散大夫的王玄策,以唐廷副使节的身份出访印度;其所选之路乃新开通的吐蕃(今西藏)、泥婆罗(今尼泊尔)之车道。4年后,王玄策作为正使再次出访印度。恰逢戒日王逝世,国中大乱,叛臣阿罗那顺自立为王,派兵伏击唐使团。王玄策趁机逃脱,策马扬鞭至吐蕃,向松赞干布借兵1000人,并随泥婆罗骑兵7000人西进,摆出火牛阵,大破天竺象军,生擒阿罗那顺,献于太宗阙下,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658年,王玄策为护送袈裟至摩诃菩提寺,再次踏访印度,在中印两国交流史上树立了丰碑。

    唐代京兆人杜环是第一个成功抵达非洲、且留有遗著的中国人。杜环乃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之族裔,曾在高仙芝幕僚内担任书记官,抵达了怛逻斯城(又名呾逻私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在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时被俘,流亡大食长达12年,后遍游中东、北非全境。杜环西行路线,大致从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横渡真珠河(今锡尔河),抵达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并渡阿姆河抵达末禄(今土库曼斯坦境内),再沿伊朗北部抵达大食阿巴斯王朝首都亚俱罗(今伊拉克库法)。杜环在亚俱罗受到盛情款待,并随大食国使团周游亚非。杜环经过埃及、苏丹,抵达埃塞俄比亚的摩邻国,成为第一个出访非洲的国人。杜环撰有《经行记》,书中记载了阿拉伯世界的概貌,并提及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拂菻国(拜占庭帝国),此为史册中有关东欧最早的记载。
, 百拇医药
    识途海外

    两宋之际,北方游牧民族势力强大,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隔,海上丝绸之路占据主流。两宋政府为了增加赋税,鼓励商民对外贸易:一方面在北方边境设有榷场;另一方面在东南海疆设有市舶司。不少中国商民远徙海外,出海谋生。蒙古帝国兴起后,昔日一度断绝的丝路焕发了新的生机。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一直仰慕丘处机之才学,遂亲笔致函盛邀丘处机北上。76岁高龄的丘处机带着18位弟子,从山东掖县启程,沿着荒凉的塞北高原径直北行。他们逾越高耸入云的阿尔泰山,穿过阴风习习的白骨甸,经过原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罕,渡过阿姆河,抵达塔里寒(今阿富汗东北部塔利甘),与成吉思汗相逢于雪山之巅(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

    元代疆域辽阔,广袤千里,仅通过海上丝路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多达200余个。元代航海家南昌人汪大渊,年仅20岁就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帆远航,历经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印度、波斯、埃及后,横渡地中海抵达摩洛哥;返程时,折回埃及,出红海,抵达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至锡兰,沿加里曼丹、吕宋返回泉州,前后历时长达5年。26岁时,汪大渊再度从泉州出航,经阿拉伯海、波斯湾、地中海,抵达莫桑比克海峡,返程时寓留澳洲,并于3年后折返泉州。汪大渊一生共航海两次,被誉为“东方的马可·波罗”。汪大渊所撰《岛夷志略》,详细记载了所抵达的地点共计220个,均系亲身见闻。此书上承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和赵汝适的《诸蕃志》,下启明初马欢的《瀛涯胜览》和费信的《星槎胜览》,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史料价值的海外地理专著之一。
, http://www.100md.com
    元代除了《岛夷志略》这类庞博名著外,还出现记载有东南亚的专著,譬如周达观所撰《真腊风土记》。事实上,周达观并非第一个抵达柬埔寨的使臣。早在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就委派朱应、康泰出使扶南。二人归来后,将其所见所闻纂录成册,撰有《扶南异物志》和《吴时外国传》。尽管如此,周达观却是第一位亲眼目睹吴哥文明繁荣的使者。仅隔数十年,真腊与暹罗(今泰国)发生战争,吴哥文化湮没于史乘,直至19世纪时才重见天日。世间惟有《真腊风土记》,详细记载过吴哥窟之概貌。

    明承元续,对外交往盛况空前。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明代,专述海外的志书就达115种之多。朝贡贸易的繁盛开启了海外出访的盛况,赵轶出使日本临危不辱使命,陈诚三使中亚留下佳话。最为空前绝后、震古烁今的当属郑和七下西洋,鸣奏出中国古人航行世界的绝唱。

    【责任编辑】王 凯, http://www.100md.com(丁英顺)
上一页1 2